河北日报讯 9月23日,农历秋分,我国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北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丰收活动,充分展现农业农村发展辉煌成就,宣传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提振促进城乡消费,传承弘扬优秀农耕文化。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北主会场活动在石家庄市元氏县封龙书院前广场举行。现场设有农民欢庆巡游区、服务三农大集区、智慧农业展示区、庆丰收大集市、非遗文化展演区、中心舞台区6大功能区。
“咚咚锵、咚咚锵……”活动现场,元氏腰鼓、东正抬花杠等民俗表演精彩纷呈,吸引了大量群众前来观看、打卡。
“我带来的是富硒紫麦馒头和富硒紫麦烙饼,是用我们合作社种植的富硒紫小麦磨的面粉做成,吃起来特别筋道……”在农民代表访谈环节,石家庄市栾城区天亮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军海登台介绍,他们生产的富硒紫麦产品,凭借良好的口感和浓郁的麦香,广受市场欢迎。
在庆丰收大集市,赵县雪花梨、元氏石榴、井陉苹果、邱县冰薯等特色农产品有序排开,吸引人们驻足品尝,现场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咱这是百年古梨园生长的梨,采用生态有机种植方式,特别好吃,特别甜。”河北乐植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赵佳浩说,除古树雪花梨鲜梨外,他们还开发出古树雪花梨膏、梨干、梨汁等产品,带动梨农增收致富。
同样热闹的庆祝场景,也出现在迁安市。9月23日,唐山市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河北省第十三届“燕赵杯”优质晚熟桃推介活动在迁安市亚滦湾农业公园举办。
活动现场,农特产品大集设置“唐山好物”“迁安有礼”专属展区,河北美客多、丰润祥顺斋、迁安乐丫等公司的特色农产品集中亮相;农事体验区里,挑担子、搓玉米、挖红薯、拔花生等活动让参与者感受农耕乐趣;非遗展演区邀请书画家现场绘丰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展示剪纸、糖画、葫芦烙画,尽显农文旅融合魅力。
丰收节是农民的节日,也是全民的节日。9月23日,深州市穆村镇西八弓村的千年古梨园广场,第三届穆村镇千年古梨“梨王争霸赛”再次鸣锣开赛。来自全镇的46户果农带着自家精心培育的古树鸭梨齐聚赛场,角逐“梨王”桂冠。
“4号单果重量361克,色泽得分4分,含糖量13.2%;9号单果重量350克,色泽得分4.6分,含糖量13.6%……”比赛现场,评委们根据果实重量、含糖量、口感等多维度综合评分,当屏幕上显示出每个参赛鸭梨的数据时,现场不时传来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经过激烈角逐,梨农袁彦理选送的鸭梨以总分19.4分获得第一名,荣获“梨王”称号。“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擦亮深州鸭梨的金字招牌!”袁彦理笑着说。
9月23日,邢台市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在平乡县举办。舞蹈、歌曲、歌伴舞、戏曲等十余个群众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节目轮番上演。
“这棵白菜通体洁白、叶片肥厚,口感脆嫩无丝,这便是‘千年贡菜’平乡滏河贡白菜……”平乡县滏河贡白菜产业发展协会副会长朱晓兵说。本次活动通过“讲解+品牌及产品实物展示”的形式,对沙河太行鸡、新河金耳、威县三白瓜、广宗油蟠桃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进行推介发布,推动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以丰收节为契机,提升乡村消费烟火气。9月23日,馆陶县举办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特色农产品“金秋消费季”活动。馆陶禽蛋、优质粮油等特色农产品集中亮相,同步开展的“馆陶好物上链接”直播带货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拓宽了农产品销路。
“从选种育苗到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我们严把农产品质量关,通过农超对接保障了产品销路。”馆陶县柴堡镇北阳堡村婷婷家庭农场负责人郭婷婷介绍,他们的农场流转土地500余亩,发展黄秋葵、高产油菜等特色种植,不仅提升了土地效益,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增收。
“我手中拿着的这款水果黄桃罐头,是畅销多年的爆款产品,口味香甜,营养丰富……”9月23日,在保定市莲池区举办的首届莲池丰收节暨电商产销会现场,一名电商主播正通过直播推荐产品。
这是莲池区首次整合网络达人、电商平台服务机构、金融及商超企业等多方资源,共同助力农副产品销售。据统计,活动当天已有超过20家参展企业与电商服务单位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9月19日,廊坊市广阳区举办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针织手工艺品、新鲜采摘的果蔬、特色深加工产品……100余家涉农企业携带500多款产品亮相,引得市民驻足品鉴、咨询不断,切实激活了金秋消费季市场活力。
9月23日,赤城县举行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产销对接会。“架豆是赤城特色优质农产品之一,富含多种矿物质,无筋肉厚,口感好。”赤城县完善种植农场负责人陈福将一包包优质架豆摆上展台。架豆、彩椒、胡萝卜、生菜、贝贝瓜……活动现场,农产品丰富多样,前来购买的市民络绎不绝。
来源:河北新闻网原标题: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河北各地庆丰收活动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