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上玉米秸秆的处理曾是令农民头疼的“老大难”。然而,在阜城县崔家庙镇正丰合作社流转的1000亩土地上,一台台大马力拖拉机牵引着深翻犁,正将玉米秸秆“吞”入土地深处。这种被称为“黑色料理”的玉米秸秆深翻还田技术,正成为他们播种小麦前,为土地准备的一份“营养大餐”。



“可别小看这些秸秆,过去一烧了之污染环境,现在它们可是土地的‘宝贝’。”正丰合作社负责人王俊峰站在地头,抓起一把刚刚深翻过的泥土,黝黑、松软,夹杂着细碎的秸秆。他介绍,大规模种植玉米和小麦,以往处理玉米秸秆费时费力,如今,合作社创新采用玉米秸秆深翻还田技术,将秸秆深埋30公分,不仅实现了秸秆资源化利用,增加土壤有机质,还能有效破坏病虫害的生存环境,减少来年麦田病虫害发生概率,为绿色种植奠定基础。


“这就好比给土地‘舒筋活络’。”正在田间作业的农机手形象地比喻,“秸秆在土壤中慢慢腐烂,变成上好的有机肥,能增加地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让板结的‘瘦地’重新变得‘肥嘟嘟’。”



正丰合作社流转的1000亩土地,是崔家庙镇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的重要示范地块。为提升小麦种植质量,合作社在种植前期做足功课,精选了优质小麦品种众岱100。“该品种具有抗逆性强、产量稳定等优势,十分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王俊峰说。


在田间管理方面,正丰合作社秉持科学种植理念,精准把控施肥标准。每亩地施用肥料45公斤,其中包括35公斤20-22-10配比的氮磷钾复合肥,以及10公斤沃克施化肥,确保小麦生长所需的养分均衡供给。“这个肥料配比是我们结合土壤检测结果确定的,既能满足小麦苗期生长需求,又能为后期分蘖、拔节储备能量。” 王俊峰介绍道。


为应对冬季低温天气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正丰合作社已提前制定防寒预案,计划在入冬后为小麦喷施防冻叶面肥,增强小麦的抗寒能力,保障麦苗安全越冬。


望着正在作业的深翻机械,王俊峰感慨地说:“玉米秸秆‘深翻’翻出的是沃土,播下的是希望,现在地已经‘喂’饱了,我们有信心,明年这里将是一片丰收的麦浪!”


通讯员 汪增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