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的黑龙江,千里沃野稻浪翻滚,又是一年丰收时节。在这片承载着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黑土地上,东北再担保黑龙江分公司(以下简称“黑龙江分公司”)创新推出的“助农保”普惠金融产品,正以精准滴灌的金融服务,为种植大户破解资金难题,为粮食增产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全国农业大省,黑龙江是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但农村金融服务短板却成了粮食生产提质增效的“拦路虎”。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农业从业者平均年龄达53.6岁,35岁以下青年农民占比不足8%,土地加速向种植大户集中。而种植大户扩大规模时,土地流转、农资采购等费用需现款结算,又因缺乏有效抵押物,难以从传统信贷渠道获得资金。“想多种几百亩地,光流转费就很高,加上买农资的钱,手头根本周转不开。”种植大户黄士雷的心声,道出了众多同行的困境。

针对这一痛点,黑龙江分公司紧扣东北再担保公司党委部署,充分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职能,结合省情反复研讨论证,创新研发“助农保”普惠业务产品,积极探索破解困境的有效路径。
“这款创新产品的核心在于精准匹配种植户的实际需求。”黑龙江分公司业务负责人介绍,通过精准匹配,担保服务贯穿租地、备耕、种植、采收全流程,资金覆盖土地流转、种子化肥采购、机耕等关键环节,真正实现“种粮需要什么钱,就保什么钱”;聚焦规模化经营主体,将当年种植面积不低于2000亩、资信良好的合作社(企业)及自然人纳入服务范围,确保金融资源流向生产骨干;单户担保额度最高500万元、每亩不超过500元、总额度不超过5000万元,平衡需求与风险;实行3年产品方案与1年单笔担保期限结合,契合粮食生产季节性特点。
这种“全链条覆盖、差异化设计、灵活性适配”的产品特性,使“助农保”成为破解种植大户融资难题的“金钥匙”,落地成效立竿见影。自2025年9月项目落地以来,一个月内,黑龙江分公司成功操作四笔“助农保”项目,累计助农金额达1380万元。黄士雷便是首批受益者,凭借360万元个人经营贷款担保,顺利支付了新增土地流转费和优质农资款。
“助农保”的价值,更在多重维度持续释放:在保障粮食安全层面,它破解种植大户资金瓶颈,助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升单产水平,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微观层面的金融支撑;在推进乡村振兴层面,它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带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形成“大户带小户”格局,与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求高度契合;在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层面,它提供可复制经验——对比2025年前两个月全国新发放普惠型涉农贷款平均利率 4.52%,“助农保”通过“金融机构+种植主体”模式,为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
如今,“助农保”如同一颗饱满的种子,正在黑土地上生根发芽。东北再担保公司也将持续发挥“稳定器”“放大器”作用,以金融之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画卷,用实际行动践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时代担当,为国家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续写新篇。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原标题:“助农保”架金融桥 黑土地增“丰收色”
广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