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清晨,衡水市冀州区信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墨香与曲声交融,91岁的耿金庆老人静坐银龄阅读角读报,老党员韩希俊在翰墨区挥毫泼墨,活动室里二胡声悠扬——这不是个别社区的独有风景,而是冀州区全域推进助老服务驿站建设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冀州区创新打造集健康管理、文化娱乐、智慧助老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助老服务驿站,逐步构建起“政府引导、社区承载、社会参与、科技赋能”的养老助老服务新生态,让老年人真正实现“养老在社区,享老在家门口”。



健康守护是驿站的核心功能。在冀州的多个社区,不仅血压仪、身高体重秤等基础健康监测设备成为“幸福驿站”的标准配置,还联合辖区医院、诊所和药店等共建单位构建起系统化健康服务体系,把定期健康讲座、急救技能培训等服务送到老人身边。



“每次开展健康知识讲座都会有很多居民报名参加,大家都说学点健康知识,心里挺踏实。”迎宾社区工作人员卢娟介绍,定期举办的健康知识讲座涵盖慢性病防控、科学膳食等热点内容,而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等应急救护培训则让老人们实实在在掌握“救命技能”。除此之外,社区还将传统养生智慧融入日常,开设的八段锦、太极拳课程,每天清晨都吸引数十位老人参与。


文化养老更是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有滋有味。信都社区助老服务驿站内,阅读角的放大镜、适老化座椅等细节设计尽显贴心,翰墨区的笔墨纸砚常年备好,戏曲爱好者每周定期排练《贵妃醉酒》等经典曲目,牌桌旁的欢声笑语更是此起彼伏……这些充满“老年友好”细节的场景,正在冀州多个社区呈现。


“老年驿站就在家门口,写字、下棋都十分便利”“在这里认识了不少老姐妹儿,每天心情都很好”老年居民们细数助老服务驿站带来的便利。今年端午节,冀州多个社区同步开展“老帮老”包粽子活动,银龄志愿者们将热腾腾的粽子和关爱送到高龄老人家中,传统民俗在互助中焕发新的温度。


智慧赋能让服务响应“及时达”。“冀州小奇,帮我买一下降压药。”这不是一通打给子女的电话,而是居民通过“银发互助公社”微信社群发出的求助。信都社区依托冀州全域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创新打造“银发互助公社”微信社群,并引入AI社工“冀州小奇”,实现24小时在线服务。这一系统可智能识别需求关键词,自动生成服务工单,由社区管理员实时派发给志愿者或爱心商户,形成“点单—派单—接单—反馈—积分”的完整服务闭环。


这种被称为“养老外卖”的智慧服务模式,已累计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百余次,从代购药品到上门理发,从政策咨询到紧急援助,数字赋能真正实现了“老人哪里需要,服务就到哪里”。


“让驿站成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幸福家园,是我们不变的目标。”信都社区负责人马建泽表示,将继续整合爱心企业资源,优化适老化设施,谋划更多的敬老、爱老、惠老、助老活动,让“小驿站”稳稳托起“大幸福”。


如今,“幸福驿站”已从信都社区的创新实践,拓展为冀州全域推进的养老服务品牌。从健康守护到精神滋养,从传统服务到智慧赋能,冀州正以扎实的创新实践,书写着基层养老服务的温暖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