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激情与信仰的交响”经典红色旅游场景
追寻红色记忆 汲取奋进力量
——体验“壮美太行”八大场景(二)
9月3日,无人机拍摄的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河北日报记者 赵永辉摄
“这是抗大在浆水办学期间发生的一个真实故事。寒冷冬日,一名抗大小学员在羊圈里抱着一只小羊,一边取暖一边读书。抗大正是在这种艰苦环境中锤炼出‘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革命精神。”
9月6日,邢台市西部太行山深处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展厅,来自浆水完全小学六年级的小讲解员郭昶铄站在一尊雕塑前,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发生在这里的抗大故事,每到动情处,眼里泛起泪光。
稚嫩童声穿透时空,激情讲述直抵心间。游客静静聆听,不时驻足凝望,思绪仿佛穿越硝烟,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40年,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总校5000多名师生到达邢台浆水镇,坚持敌后办学两年零三个月。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在这里凝聚,又从这里走向抗日前线。
把抗大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红色星火生生不息,抗大陈列馆举办“太行山上思政课”系列红色研学活动,开展“小小讲解员”培训。如今,这些小讲解员们已经上岗,在自己心里播下红色种子的同时,也深深感染着一批又一批参观者。
巍巍太行,红色是最鲜亮的底色。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发生过无数次战斗,留下了革命圣地西柏坡、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旧址等一大批红色革命遗址遗迹。千岩万壑间,英雄碧血抛洒,慷慨壮歌回荡。
战争硝烟虽已散去,但太行精神光耀千秋。一件红色文物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一座革命纪念馆就是一个红色基因库,汇聚成宝贵的红色资源,成为散发着革命荣光的红色名片。
让红色资源因保护、利用而生动鲜活,让革命精神因传承、弘扬而历久弥新。
以彰显“太行抗日根据地的革命斗争精神”为核心,第九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心打造“聆听激情与信仰的交响”经典红色旅游场景,让人们踏上这片血与火淬炼的土地,拾起散落在燕赵大地上的抗战记忆。
走进巍巍太行,赴一场不忘初心的精神洗礼。
在石家庄平山西柏坡发一封“红色电报”。“嘀嘀、嘀嘀嘀……”此起彼伏的发报声在电报模拟教室响起。从认识电码符号,到分组破译“情报”,学生们沉浸在“永不消逝的电波”研学课中,红色历史在心里“活”起来。
在邯郸涉县红色记忆小镇指挥一场“战斗”。去年,一二九师纪念馆推出战斗推演红色主题体验课程。冲锋号一响,“战士们”冲锋陷阵。学生们手拿示意图指挥战斗,推独轮车送物资,抬担架送“伤员”,身临其境感受战争年代的艰苦卓绝与斗争精神。
在张家口欣赏一场动人心弦的音舞诗画剧。《人民的城》以艾青的长诗为轴,融合音乐、舞蹈、诗歌、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再现革命文艺工作者以笔为枪、以歌为旗的奋斗精神。历史影像浮现在舞台上,也长留在观众心间。
创新是最好的传承。从实景演出的沉浸式体验到数字课堂的古今对话,再到孩童演绎的红色记忆,鲜活的“青春表达”让厚重的红色文化变得可触可及、可感可知、可亲可近,越来越“圈粉”年轻人。
走进巍巍太行,来打卡现实版的“绿野仙踪”。
驱车从邢台市区出发,一路向西,行至深山路上,云雾缭绕,还未到抗大陈列馆所在的前南峪村,绿的气息已扑面而来,凝神屏气间,鸟语虫鸣阵阵。
青草铺路,绿树作廊。前南峪,这个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不仅有红色故事,美丽风光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村里开发了前南峪生态旅游区,春有花、夏有果、秋有景、冬有乐,一年四季都有看头。
气势磅礴,雄伟壮美。从高高耸立的保定易县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俯瞰,错落有致的红顶、蓝顶村舍如同一条丝带沿着山势蜿蜒而下。来狼牙山景区,不仅能欣赏奇峰峻岭,还能住上原汁原味的农家院,体验林果采摘的田园之乐。
红色与绿色辉映,自然与人文交融。
红色旅游正与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等深度融合,相映成趣,让太行山成为思古怀今、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让红色沃土滋养的文旅之花绚丽绽放。
编辑:戴婧霄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原标题:“聆听激情与信仰的交响”经典红色旅游场景 追寻红色记忆 汲取奋进力量 ——体验“壮美太行”八大场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