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谢了,我的赔偿有了着落,我的心结终于打开了!”7月25日,张某郑重地将一面锦旗送到了市法院民一庭杨英法官手中,连声致谢。


当事人张某此前在一家医药公司工作,在工作期间不幸遭遇交通事故受伤。事故发生后,围绕工伤保险赔偿金额问题,张某与公司之间发生矛盾。在张某离职后,矛盾进一步激化。张某遂向劳动仲裁机构提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其应得的工伤保险待遇款项。尽管该公司此前已依法为张某缴纳了工伤保险,仲裁仍部分支持了张某诉求。张某、公司对仲裁裁决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一审法院经审查后,支持了张某的部分诉求,明确认定其部分损失依法应当纳入工伤保险赔偿范畴。张某对一审判决仍有异议,继续上诉至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院。二审过程中,主审法官杨英敏锐捕捉案件症结:双方对张某离职前月平均工资数额争议较大。


为精准查明事实,杨英多次组织双方细致核对公司实际工资发放记录,在纷繁数据中梳理出关键依据。调解中,杨英不仅耐心向张某阐释相关法律规定和赔偿标准,更积极与公司沟通协调,阐明其配合办理工伤保险理赔的法律责任与现实意义,引导双方寻找化解矛盾的最大公约数。在法官专业、细致、充满温度的调解努力下,双方当事人逐步消除隔阂,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这起历经仲裁、一审、二审的工伤保险待遇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锦旗无声,却为司法为民写下生动注脚。这起案件展现了人民法院在化解劳资纠纷、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方面的关键作用,也彰显了法官以“如我在诉”之心,通过专业素养与耐心细致的工作,将释法析理贯穿绐终,成功弥合分歧、促成双赢的司法智慧。


市法院法官俯身调解的姿态,让法律条文有了温度,使公平正义可触可感,最终为劳动者铺平了权益保障之路,也为企业规范用工敲响了自觉警钟。下一步,市法院将继续加强家事、医疗、养老、就业、消费等民生领域司法保护,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