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姐姐,降压药给您放桌上了!”“李老伯,我来给您理发啦!”近日,在冀州区古城社区,“银发互助公社”志愿者程新梅步履匆匆,看望独居高龄老人、陪老人话家常、帮老人排忧解难……
今年以来,古城社区创新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以党建为轴心,构建“一个中心、一个社团、一套标准、一套机制”的“四个一”体系,打造“银发互助公社”帮老服务团队,探索出一条“低龄助高龄、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的特色养老新路,让社区老人在“家门口”享幸福。目前,这支帮老服务团队已吸纳银发志愿者79名,形成89对帮扶组合,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
“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需要什么,打个电话就有志愿者上门!”85岁的张进花老人展示手中的“连心卡”,卡片上清晰印着结对志愿者和网格员的联系方式。
这张小小卡片,链接着社区创新的“四步闭环”机制:高龄老人与两名银发网格员结对,需求直达专职网格员后,由其精准派单给银发志愿者,志愿者办结后即时反馈,形成“点单—派单—接(办)单—反馈”完整链条。
“为了使供需匹配更高效,我们下了大功夫。”古城社区党总支书记解云飞说。他们通过深入走访、细致调研等多种方式,摸清高龄老人的家庭情况,梳理出志愿服务需求49条,建立“需求台账”;摸底79名银发志愿者的履历、专业、特长等建立“供给台账”。依托“两台账”双向衔接,为老年人提供探望排查、义诊义剪、代办代购等十项精准服务,实现“老人有所需,志愿者有所能”的高效匹配。目前,上门理发、高龄认证等29件需求通过“四步闭环”机制迅速落地,服务响应速度提升40%。
社区不仅帮扶老人的物质生活,更注重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积极链接多方资源,携手爱心商铺、社会组织等18家‘社区合伙人’,不定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解云飞介绍,社区还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体活动室、日间照料等场所资源,打造集志愿服务、文娱活动、日间休憩于一体的“老年驿站”,让老年人“白天有去处、生活有乐趣”,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还提升了生活品质。
为了构建可持续的志愿服务模式,社区创新推出了“时间银行+积分兑换”激励制度,配套表彰典型、交流分享等举措,将“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激发了低龄老人的内生动力。
“退休在家闲着总觉得空落落的,现在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不仅实现了新的价值,还能挣积分,一举两得。”志愿者刘杰笑着展示她的“互助存折”。探望排查,每次积5分;义诊义剪,每次积20分;文体活动,每小时积10分……每项内容的积分都十分清晰。
同时,社区积极链接辖区商业机构、店铺加入“积分兑换计划”,以志愿服务积分换取物质奖励和服务,形成“今天我帮你,明天他帮我”的爱心循环。
“银龄互助不仅为高龄老人提供了切实帮助,也让低龄活力老人得以继续贡献力量,在服务他人中实现新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解云飞介绍,社区还深入挖掘培树“银发互助公社”帮老服务社团志愿服务先进典型,通过链接媒体资源、集中广泛宣传,营造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实现“老有所为”与“老有所养”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