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谢雅 李皓 刘冰 任英飒


“以前的快递邮到镇上,从村里骑车取一趟得20多分钟,现在家门口就能取,真方便!”近日,在衡水市武强县北小范村的广瑞超市里,村民李俊青从货架上拿起刚取的快递,向记者说起农村快递驿站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赞不绝口。


李俊青提到的快递驿站,得益于河北省20项民生工程推进的农村物流服务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农村客运、货运物流、邮政快递融合发展,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


客、货、邮如何“接力跑”,打通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记者进行了一线调研采访。



衡水市武强县北小范村设置的邮政综合便民服务驿站。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皓 摄


偏远乡村,物流不便是“通病”


位于滏阳河畔的北小范村是一个纯粹的农业种植村,常住人口700人左右。在没有快递驿站的时候,村民普遍的想法是“轻易不网购”“攒多了一起取”。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2023年,衡水市武强县交通运输局梳理了村民的现实需求,对县域交通和物流配送情况进行了摸排。


摸排发现,武强县的农村公路基础良好,农村公路通村率达100%,也实现了村村通公交;物流方面,武强县邮政分公司在全县60%的行政村设置了邮政驿站,能够实现每天一批的投递频次。



公交车在衡水市武强县县级物流配送中心等待包裹装车。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皓 摄


结合村情实际,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但是,随着快递量的逐年增大,一天一批次的投递已不能满足群众需求。


为了让偏远地区居民实现“随时可取 随时可寄”,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当年7月,武强县交通运输局为“公交”和“邮政”牵线搭桥,一个“运力共享”的方案应运而生。



工作人员正在把包裹搬运到公交车上。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皓 摄


借助农村公交网络和运力资源,武强县开通了5条“定点、定时、定车、定线”的交邮合作线路,每条线路每天四次从县城往返各村镇,让包裹进村“坐”上顺风公交车。


“这样,不管上午或下午的快递,村民都能够当天收到。”衡水市武强县邮政共配中心负责人吴鹏说。



工作人员正在把包裹从公交车上搬运到驿站。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皓 摄


快递“坐”公交进村,如何“点对点”送到村民手中,设置在村口小超市,或者村委会、卫生室的快递驿站,发挥了大作用。


“选址主要考虑,一个是公交进出顺畅,二是村民寄取件方便。”衡水市武强县交通运输局运输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小迪介绍说,武强县已实现238个行政村“物流网点”全覆盖。


群众寄取件两便,物流上下行两畅


“这两包是汽保工具,拉到县共配中心。”记者乘坐一辆交邮融合线路公交车来到终点站西樊屯村,驿站的工作人员跨步上车,精准将公交车上的快递搬下车,又把当天需要寄出的包裹放在车上的邮件存放处,下车时向司机交代道。


这样的对话,他们都已习以为常。据了解,在武强县西樊屯村、庞疃村、南立车村等7个村,多年来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汽车保养维修工具产业聚集区,其中还有不少电商企业,都是发快递的大户。



工作人员正在把包裹搬运到公交车上。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皓 摄


“你别看我们企业在村里,我们的发货量可不小,线上一天1000单不成问题,大批量的我们就走物流,小件儿的就送到快递驿站,让公交车拉进县城发快递。”衡水市武强县瑞晨汽保负责人程跃松说。


在衡水市武强县,“公交+快递”已经成为传统物流模式的必要补充方式。全县形成了1个县级配送中心、6个乡镇站点、238个村级网点的物流网络,日均发送车次48辆次,单月运送快递约1.2万件。


快递运送时间缩短 物流成本下降


农村客货邮基础设施实现共建共享后,武强县还进一步健全了智能配送体系。


加强数据综合利用,精准匹配人、车、货、站、线等要素,快递运送时效缩短约20%;每个乡镇中心配备多个品牌仓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县域集散分拣、物流配送、数据统计等功能一体化,农村物流成本下降约10%。


衡水市武强县是河北省农村物流服务提升工程的微缩样板,客货邮融合的模式已在河北省各地广泛运用。据河北省交通运输厅统计,目前全省开通客货邮合作线路达到596条,部分地区快递企业减少配送车辆超三成,每件快递物流成本节约0.2元左右。


来源:冀云
原标题:最河北 奋进路·民生温度 | 喇叭一响,快递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