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港京唐港区集装箱码头作业场面。记者 杜雯拓 摄
初夏时节,满目生机。
在唐山港,嘹亮的汽笛声不绝于耳,一艘艘来自世界各地的货轮靠岸停泊,忙碌不停的岸机、星罗棋布的巨轮、来往有序的倒运车辆,好一幅忙碌的景象。
2010年7月、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唐山视察,作出“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重要指示,为唐山擘画了宏伟的发展蓝图。
沿着总书记亲自指引的方向,我市充分发挥港口龙头带动作用,向海发展、向海图强,唐山港开发建设日新月异,202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86215万吨,连续3年稳居全球沿海港口第2位。
波涛潮涌渤海湾,北方大港通世界。
遥想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在直隶湾(渤海湾)拟建北方大港的宏愿。100多年后的今天,这一宏愿已成为人人为之自豪的事实——
自通航以来,唐山港年货物吞吐量增长了190多倍,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地方小港跃升为世界级大港。
绘制“一港三区”发展新蓝图
唐山港地处渤海湾中心地带,历经30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京唐港区、曹妃甸港区、丰南港区“一港三区”格局。
成绩的取得绝非一蹴而就——
229.7公里海岸线,446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占据全省47%和64%,处于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不冻不淤、水深岸陡,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积蓄近百年的工业城市实力,这些,成为唐山建设港口的禀赋优势。
1989年8月10日,随着钻机的第一声轰鸣,唐山港破土动工,作为唐山市的龙头项目,开启了破冰向海之旅,至此,唐山这座沿海城市彻底结束了没有自己港口的历史。
边运营边建设,唐山港京唐港区的发展谋略完全建立在遵循市场逻辑、把握发展潮流上。2009年,唐山港京唐港区吞吐量突破1亿吨,成为中国吞吐量过亿吨的“最年轻”港口。此后不断跃升的数字,记录了唐山港京唐港区发展的加速度。2013年吞吐量突破2亿吨,2023年完成吞吐量3.07亿吨,同比增长11.9%,创建港以来历史新高。目前,唐山港京唐港区已建成1.5万—25万吨级泊位46座,具备了接卸30万吨级减载船舶的能力。
唐港股份总经理助理李国民介绍:近年来,唐港股份充分依托腹地钢铁产业产量大、品类多的优势,不断优化外贸件杂货航线布局,实现日韩、越南等近洋航线和波斯湾、红海地中海、南美西海岸等远洋干线串线成网。截至目前,唐山港京唐港区已开通外贸件杂货航线18条。
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曹妃甸港区码头前沿不需挖泥自然水深就达25米,是著名的“钻石级”深水大港。2015年,顺应船舶大型化趋势,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接靠40万吨矿石船港口,全国共7个泊位入选,曹妃甸港区就占了两个。
“曹妃甸港区的建设提高了中国承接能源矿石进口的能力,缓解了煤炭船港能力不足和北煤南运的矛盾。”曹妃甸港口商务经济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刘东弘说。依托“大港大船”优势,曹妃甸港区积极发展煤炭、铁矿石等大宗货物运输,打好国家能源原材料保供战,在“北煤南运”中挑大梁。2024年,曹妃甸港区年度出入境船舶首次突破4000艘次,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55730万吨。
唐山港丰南港区2016年正式开工,该港区第一个码头项目在2023年底正式投运。至此,唐山港开启“一港三区”发展新篇章。
打开大宗散货绿色运输新通道
走在唐山港京唐港区码头岸边,随处可见一辆辆“绿色”牌照的重卡往来穿梭,驶向远处的腹地钢厂。紧跟我市港产城融合发展步伐,港口与钢厂在绿色转型中紧密“握手”。
唐港股份在唐山市政府和河北港口集团的大力支持下,联合12家周边钢铁企业,共同发起“共创百公里零排放绿色运输生态圈”倡议,以清洁能源运输车替换燃油燃气集疏港车辆,打开了大宗散货绿色运输的新通道。粗略估计,仅唐港股份旗下矿石码头一家单位,每日就可减少540余辆次燃油燃气车辆进港,单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4.13吨。
“到目前为止,唐港股份2025年新增新能源内部倒运车辆47台,总数达到233辆,内部倒运车清洁能源占比达到36%。外部新能源集疏运车辆增加势头也很明显,占比达到86%。也就是说,每100辆集疏港车就有86辆是新能源车辆,与去年相比可减少柴油消耗307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1421吨。”唐港股份副总经理高磊介绍说。
创新力度决定发展高度。
京唐港区集装箱作业区,全球首套穿越式双小车岸桥配合数智化操作系统,高效地将集装箱装进大型货轮,实现封闭区域自动化、无人化作业。
十几公里外的大型专业化散货码头,卸船机利用高精度物料探测雷达、人工智能视觉识别组合技术,实现对船舱、抓斗和物料的多域覆盖扫描,将料堆与船舱剥离,提升卸船机自动作业期间对象识别的准确率。
唐港股份以智慧港口建设为抓手,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先后完成智能理货、智慧配载、舱口监控等创新项目的研发应用,搭建起覆盖件杂货生产作业全流程的安全、质量管控体系,以高效率和好服务赢得越来越多的客户认可。2025年4月份,唐山港京唐港区金属矿石吞吐量同比增长9.2%。
从陆港联动到多箭齐发
腹地是港口的坚强支撑,近年来,唐山港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陆海联动步伐,将“出海口”搬到内陆城市的“家门口”,把内陆港和国内外主要出海口紧密连接起来,形成腹地支撑港口、港口带动腹地的共赢局面。
站在时间的路口上回望,首列中欧班列的一声汽笛鸣响,让唐山港人群情振奋。2018年4月26日,满载集装箱的列车从唐山港京唐港区驶出,发往比利时安特卫普。这趟从唐山港发出的班列,构建了以唐山港京唐港区为枢纽,覆盖三北、联通中亚、通往欧洲的水陆国际联运网络。
2016年起,京唐港区率先在山西晋中设立首个内陆港——唐山港中鼎内陆港后,布局西北地区的大幕就此拉开。随后,又陆续加快陕西、内蒙古等地多家内陆港布局建设。曹妃甸港区则在西部、华北地区大力开设内陆港,开行多条国际班列。
截至2024年底,唐山港共建成内陆港59个,开通各内陆港至唐山港集装箱班列20余条,覆盖11个省、区、市,港口功能向内陆地区进一步延伸。
加快航线布局,成为唐港集团合德海运公司勾勒“通江达海、联运全球”图景的有效手段。2024年12月20日,合德海运公司在广州港年度集装箱吞吐量突破百万标箱。2024年,合德海运公司还以自营方式在上海港开通第一条由中国企业运营的点对点直航美西快线,在黄骅港开通中国北方第一条以快航模式运营至美国西海岸的集装箱国际班轮航线,打通中国北方地区至美国洛杉矶的最快海运通道。
据了解,到2025年1月,合德海运公司自营集装箱船舶50条,总运力达112.74万载重吨,在全球班轮公司运力排名中位列第26位。
目前,唐山港拥有海上货运航线230多条,通达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成为面向东北亚地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进一步显现。
北方大港通世界,潮头登高再击桨。而今,立足环渤海、面向东北亚、放眼全世界的唐山港,正在汇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力量,挥戈扬鞭、昂扬向前,为唐山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步伐注入持续动能。
来源:环渤海新闻网
编辑:贾扬阳
来源:环渤海新闻网原标题:北方大港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