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衡水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衡水市应急管理局二级调研员董文果介绍,近年来,市应急管理局坚持以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目标,最大程度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全力以赴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扎实做好自然灾害防治和救灾工作。整合设立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建立完善新体系下防灾减灾救灾新机制,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各方面、全过程统筹协调。坚持“防抗救”相统一,注重“平急”结合,加强防减救灾委与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草原防灭火等专项灾害指挥部的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好防减救灾办牵头抓总的综合优势和各有关部门的专业优势、行业优势,统筹各有关部门在监测预警、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抢险救援、生活救助、物资储备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
高质量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统筹开展衡水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持续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动态更新,为各级政府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其中普查调查阶段,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数据调查任务,在全省差错率最低;我市荣获国家和省级“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2—2024年度,开发建设“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管理系统”“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持续推进普查成果落地应用。
持续加大救灾物资储备规模。印发《关于加强“十四五”期间全市救灾物资储备工作的指导意见》,持续加大救灾物资储备种类和数量,逐步建立规模适度的分级储备体系,提升救灾物资应急保障能力。建立救灾物资管理联动机制,规范救灾物资采购、储备、轮换、调拨等工作,提升救灾物资紧急配送时效。积极推进协议储备、家庭储备模式,与40余家生产和销售厂商签订应急供应协议,结合我市灾害风险制定《衡水市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逐步实现政府实物储备、企业(商业)储备、社会化储备保障联动。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有救灾物资储备库(点)13个,储备棉被、棉褥、帐篷、折叠床等救灾物资共计90类5.8万余件,储备货值计1088万元。
积极探索开展自然灾害保险。成功争创国家“灾害救助+金融保险”试点单位,因地制宜探索开展城市自然灾害救灾政策性保险,加强政策性农房保险续保和衔接,配合做好全省综合巨灾保险落地实施,基本建成“农房保险+城市灾险”为基础、综合巨灾保险为支撑的防灾减灾救灾综合保险体系,全面提升人民群众防范灾害风险和抵御重特大自然灾害能力。截至目前,我市政策性农房保险实现了13个县市区全覆盖,武强、故城、阜城、饶阳、衡水高新区等5个县市区正式启动城市自然灾害救灾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