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衡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积极组织各级博物馆策划推出20余场涵盖展览、社交、实践等类型的活动,为市民打造一场集视觉震撼、心灵触动、科技赋能于一体的文博嘉年华。
主题展览,让文物 “火” 起来。衡水历史文化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衡水市博物馆负一层正在举办“美美与共——衡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精品展”,衡水内画、饶阳刻铜、侯店毛笔制作技艺、双面宫绣团扇等14项国家级、省级、市级及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品集中亮相,如让市民近距离感受我市传统工艺的魅力。
此外,衡水市博物馆还将在博物馆日举办“传承・创新——河北省第五批工艺美术大师(内画)四人联展”;“大汉儒宗——董仲舒儒学文化专题展”将走进衡水二中;衡水老白干白酒地缸发酵博物馆计划组织“衡水老白干荣膺1915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甲等金奖110周年文化展”等。
研学体验,让文物“动”起来。为给市民和游客带来更多文博新体验,衡水各级博物馆结合自身特色开展各类主题的研学活动。5月16日,武强年画博物馆组织“年画童梦穿越 当萌娃遇见千年非遗”主题活动,孩子们参观博物馆,了解年画历史,体验拓印技艺。在国际博物馆日期间,衡水市博物馆以非遗金箔工艺为载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教活动,制作红色主题艺术作品,重温革命历史;推出“触抚千年瓷片,邂逅指尖上的东方浪漫”——非遗青花瓷DIY制作活动,以及“壶中丹青 非遗传承”内画大师艺术课堂。衡水内画艺术博物馆邀请青少年志愿者公益组织参观、体验内画技艺,并联合瑜洲汉服、博韵古典舞机构拍摄博物馆穿越系列艺术照和视频,在博物馆日前后在网上进行投放。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纪念馆计划开展博物馆日研学活动,深州市粮仓博物馆将组织“童行衡水 探索家乡”研学活动,“触摸历史:博物馆研学亲身体验营”活动,以及“茶语清风·诗意茶艺时光”活动。
数字赋能,让文物“活”起来。衡水积极推动博物馆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实现数字化升级。近日,衡水市博物馆自主研发的数字化AI馆员服务系统正式上线。依托多模态交互技术与动态知识图谱,AI 馆员实现“24 小时在线服务+全场景文化触达”,市民可通过手机实现线上观展,辅助线下了解展品背后的历史及名人故事。游客输入文物名称,AI馆员可实时提供出土背景、工艺解析等详细信息,全新的观展体验获得市民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