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上,衡水市首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这是全市党政军民共同的崇高政治荣誉,是城市闪亮的红色名片。


衡水作为革命老区,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支部和中共河北省第一个县委的诞生。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在这片土地上源远流长。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强化政治担当,加强组织领导,大力弘扬双拥光荣传统,扎实推进新时代双拥工作,书写了军政军民团结奋斗的崭新篇章。


优化服务举措  让尊崇优待“掷地有声”


3月22日,衡水市2025年退役军人军属春季专场招聘会在市区上海公馆71街区广场举办,提供岗位1100余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30人次。自2020年起,全市已举办120余场此类招聘会,助力3000余名退役军人达成就业意向。


我市全面落实拥军优属各项政策,从就业创业、医疗保障、生活帮扶到服务体系建设,全方位提升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的幸福感、荣誉感与获得感。


在就业创业扶持方面,推动落实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扶持、教育培训、招录招聘倾斜等政策措施,打造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和培训实训基地108家,成立12家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除专场招聘会外,还借助网络平台、直播带岗等方式,精准帮扶退役军人就业。


在医疗保障上,考虑到衡水距离军队医疗机构较远,我市指定两所地方公立医院为驻衡官兵及家属提供门诊免费医疗服务,此举为全省首创。


充分发动关爱退役军人基金会等社会力量,持续开展“情暖老兵”系列主题活动,为困难退役军人排忧解难。设立法律服务工作站,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提供便捷法律援助。


在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上,全市建立市县乡村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5221家,创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150家,实现县乡两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达标全覆盖。全面实行“清单式服务、日志化管理”,落实“四尊崇”“五关爱”“六必访”,设立“老兵茶座”“老兵工作室”,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真情拥军助军  为部队建设筑牢根基


发展不忘拥军,平时不忘战时。我市始终把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拥军服务作为应有之责、分内之事,用心用情为部队和官兵办实事、办好事。


全面加强拥军支前保障——


“打仗需要什么,支前就保障什么;部队最缺什么,支前就准备什么。”


聚焦部队备战打仗需求,我市健全拥军支前军地协调机制,大力支持驻衡部队遂行演练、抢险救灾、反恐维稳等军事任务,在演训场地、交通运输、安全警戒、后勤供给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协调解决军事设施保护和营区周边环境整治等问题。认真落实军地互提需求、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推动军地深度融合发展迈向新高度。


2023年11月,我市赴湛江市慰问南海舰队“衡水”舰,并与其签订合作备忘录,强化城舰共建,为“衡水”舰远洋训练巡航提供有力支持。


全力解决军人军属“急难愁盼”——


着眼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党和政府着力在解决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上下功夫。


拓宽“后路”。深入挖掘岗位潜力,科学编制安置计划,坚持“阳光安置”机制,按时高质量完成年度退役军人安置任务,努力实现部队、用人单位和退役军人“三满意”。


巩固“后院”。完善抚恤优待政策体系,不断提高抚恤待遇水平,全面落实军队离退休干部政治待遇、生活待遇。积极做好军属随调随迁、安置就业、创业扶持等工作。


扶持“后代”。严格落实现有优待政策,在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就近入学、中考加分等方面,给予现役军人子女充分支持。


从“情系边海防官兵”到“幸福天天来敲门”,从“老兵驿站”到“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站”……一项项暖心惠兵举措,一个个拥军惠军品牌,饱含着人民对子弟兵的深情厚爱,折射出全社会崇尚英雄、尊崇军人的价值追求。


军地携手奋进  共创发展崭新优势


如今,在故城县刘堂村,“抗日英雄节振国纪念馆”已成为红色文化热门“打卡地”。在县人武部帮扶下,刘堂村以打造“红色刘堂”文化品牌为契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如今,村庄人气渐旺,村民收入增加,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展现出“红色老区、绿色发展、金色未来”的和美乡村新风貌。


这正是军地携手支援地方建设、助推改革发展的生动缩影。驻衡部队始终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亲人,积极参与地方建设,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造福兴利。


在乡村建设中展作为。大力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紧紧围绕“八个助力”,即助力基础设施、组织建设、产业就业、学子圆梦、文明新风、红色旅游、百姓健康、退役老兵,对13个村庄进行援建帮扶,有效提高村集体收入,增强乡村自我发展能力。


在平安衡水建设中显担当。驻衡部队官兵勇挑重担,积极参与急难险重任务。2023年汛期,圆满完成子堤加固、巡堤护堤、分洪扒口等任务,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保定涿州市抢险救灾中,驻衡部队紧急驰援,搜救转运受困群众1127人,赢得广泛赞誉。此外,全市民兵、退役军人上万人次参与地方疫情防控,圆满完成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事等重要安保任务。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用真情。驻衡部队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公益宣传等学雷锋活动。大力支持全民国防教育,开展“军事机关送课下基层”活动,近年来组织全民国防教育课130余场次,受众18万余人,完成30多万名学生的军训任务。部队还与13个村党支部结对帮扶,定期讲党课,建成“国防书屋”、双拥文化广场,倡树文明新风。


创新双拥模式  厚植双拥浓厚氛围


双拥主题公园、双拥一条街、双拥商场……近年来,我市各地相继建成的双拥阵地,令人感受到浓厚的双拥情怀。这是我市“政府+社会”双轮驱动社会化拥军新模式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我市成立爱国拥军联合会、就业创业促进会、退役军人艺术团等社会组织,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从文艺拥军、科技拥军、关爱帮扶、便民服务等方面开展拥军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双拥思想深入人心。


持续开展“百城万店拥军行”活动,为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提供全方位优惠服务。全市3000多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伍、2万多名退役军人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关爱老兵、红色宣讲、文艺演出等志愿服务活动。


我市统筹卫健、交通、文旅等部门,发动医疗机构、公交公司、旅游景区等加入拥军行列,出台军人医疗、出行、旅游等优待政策,营造全社会拥军崇军浓厚氛围。


车站、银行、医院等公共服务机构对现役军人和河北省退役军人优先服务。市卫健委所属部分医疗机构定制发放“拥军优属医疗卡”,为军人军属提供优先挂号、检查、取药、缴费等措施,全市部分医疗机构对重点优抚对象免收挂号费、出诊费。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可免费乘坐衡水城市公交,军车在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在公共收费停车场免费停放。全市12处旅游景点对现役军人和河北省退役军人免费开放。建行衡水分行38家网点打造“老兵驿站”服务专区,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创业、培训等服务,加大金融支持。市妇联组织开展“向军人母亲致敬”活动,走访慰问衡水籍荣立二等功以上特别是边远艰苦地区现役军人的母亲。


此外,我市利用线上线下多种媒介,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不断健全新兵入伍欢送、悬挂光荣牌、退役返乡欢迎、立功受奖报喜等全流程尊崇机制。在“八一”、春节等节日走访慰问驻衡部队以及优秀退役军人、烈士遗属等群体,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


红色热土,鱼水情浓。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在赓续传承,一曲曲动人暖心的双拥赞歌在不断奏响。未来,我市将持续深化新时代双拥工作内涵,凝聚全社会拥军力量,巩固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共同续写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时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