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清晨六点,承德市兴隆县新天翼源大酒店的后厨已是一片火热。切菜声、翻炒声、蒸笼排气声交织,厨师长老王将第三十斤鲜肉倒入滚油。与此同时,前厅婚宴区的工作人员正紧张布置舞台,半年前预订的婚礼,今日如期举行。


“姜糖水,再煮两桶。”总经理刘翠丽的口袋里露出半截被汗水洇蓝的进货单,“生姜50斤”的字迹清晰可见。她手里紧攥着两张单子:婚宴菜单与救援盒饭单。“让新人安心办婚礼,咱保供也不能耽误。”她对领班叮嘱道。


新天翼源大酒店工作人员正在配餐。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贾宏博 摄


这份“保供”,是送给前线抗洪抢险人员的。在酒店洗衣房,服务员姜晓兰正将洗净的消防服挂上铁丝。“看到战士们深夜回来,满身泥泞湿透,我们就想着帮洗洗衣服鞋子,尽点微薄之力。”她说。


上午十点,后厨准时响起装盒的哨声。十余名工作人员流水线作业,豆角炒肉、白米饭被快速装入餐盒,每10盒裹进保温膜,摞成整齐的“积木”。十一点,县发改局组织的货拉拉准时抵达后门。“今天中午400份,晚上预计400份,必须送到前线人员手里。”县发改局市场体系建设股股长冯虹元核对数量。


中午十二点,货车抵达六道河镇政府。短暂交接后,分载着保温箱的车辆立刻驶向刚抢通的道路,他们要将这些热乎的盒饭送到分散在7.8公里水毁路段上的5处抢修点。


在第一处抢修点的施工现场,中铁北京工程局挖掘机司机王洪明正奋力挥舞机械臂,汗水淌过脸颊。“预计今天就能把这条20米宽的断头路打通。”看到送餐车,他停下操作,高声招呼同伴:“饭来了!”


车辆卸下部分盒饭,继续向山间进发。在第二个施工点,中铁北京工程局现场抢险救灾工作组副组长吕新伟接过盒饭,蹲在斜坡上大口吃起来。“大伙儿吃着热乎饭,浑身是劲!”他所在的团队带着20台大型机械、50名成员驰援兴隆,“我们得争分夺秒,把路抢通到村民家门口!”


前线的机械轰鸣不止,后厨的炉火不熄。一份份热乎饭,是后方的无声支持;一双双抢险救援的手,是对承诺最坚实的回应。这场在洪水中上演的“双向奔赴”,没有豪言壮语,却温暖着彼此。


编辑:邵慧珠

来源:冀云
原标题:现场直击 | 一份热乎饭菜里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