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雄安集团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园林事业部部长武芳芳(左)在雄安新区悦容公园指导园林工人为树木进行剪枝。河北日报记者刘光昱摄
5月,是奋斗的季节,是鲜花盛放的季节。
从塔吊林立的工地,到书声琅琅的校园;从绿意绵延的园林,到奋力创新的企业……在雄安新区每一寸土地上,都有建设者拼搏奋斗的身影。
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来自雄安的建设者们收获了属于他们的荣誉:雄安集团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园林事业部部长武芳芳,中交雄安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云国,雄安金茂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中化大厦项目部经理张吉烁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雄安容和金源小学校长陈晓辉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个”
“春天是防治病虫害的好时机,尤其是在植物返青生长和开完花之后,树木此时非常需要营养,要进行特别养护。”4月19日,雄安新区悦容公园内,牡丹开得正盛。武芳芳沿着青石小径巡视,手指轻轻抚过牡丹新生的枝芽。
悦容公园位于雄安新区南北中轴线上,总面积约2520亩。作为雄安第一座大型城市综合公园,它是展示新区形象的重要窗口。
2019年,武芳芳从正定来到雄安新区,加入建设悦容公园的项目团队。在建设初期,团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既要遵循“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的规划要求,又要解决建设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还要在现代化城市中体现中国园林的意境美学。“只在公园内种树、铺路不行,必须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将优秀传统园林文化与现代工艺深度融合。”武芳芳说。
为攻克难题,武芳芳创新“大师营园+工匠建设”模式,以中国造园史为脉络,集南北园林精粹,历经无数个日夜奋力拼搏,终于营造出这座彰显中国传统造园理念和工艺工法的室外“园林博物馆”。
悦容公园以中国园林史为纲,从北向南系统呈现了东方文明特有的山水美学思想及演化进程,采用传统山水造园手法,打造各式各样的园林建筑、景观地貌、水体形态,营造“一河两湖三进苑,千年绿脉显九园”的空间结构。
“园林不仅是景观,更是市民生活的延伸。”武芳芳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公园管理运营中,主导推出“悦容大碗茶”“悦咖啡”等公益品牌,并引入非遗研学、国风市集等文化活动,使悦容公园成为群众喜爱的“城市客厅”。
“雄安的园林建设不是一代人的事业,而是要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千年工程’。”悦容公园这件作品虽已完成,但武芳芳的脚步仍未停歇——她正在将建设成果变为标准做法,把悦容公园的管理运营经验推广到各公园绿地建设中,全面提升园林建设质量标准。
“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个。”站在安和塔上眺望远方的武芳芳,目光中充满坚定。
勇做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排头兵
4月23日上午,王云国在办公室里快速翻动着项目进度表——作为雄安首批市场化项目之一,中交未来科创城首批住宅将在6月底交付,一项项工作重点被他用红笔圈出。
8年前,王云国初到雄安时,面对的是一张“未来答卷”。他带领团队在20天内完成中交雄安投资有限公司注册,成为新区首批13家投资类企业中唯一的建筑类央企。
“先地下,后地上”,王云国带领公司率先投入到“地下一座城”的建设中。
然而,建设难题随之而来。
雄安地下300多公里综合管廊如同城市“根系”,在如此庞大的工程面前,如果采用传统现浇工艺,不仅效率低,还会受制于天气状况。对此,王云国带领团队从港珠澳大桥单管节8万吨沉管隧道中汲取灵感,历经3年攻关,研发出单节重402吨的装配式综合管廊技术。
为践行雄安“90/80”绿色交通目标,王云国带领团队创新提出“城市交换中心(CEC)”理念,将交通枢纽与商业运营深度融合。2020年,中交雄安投资有限公司在容东片区落地首个建设期交通运营项目,同时创新推出需求响应型公交,30辆新能源车在400余个虚拟站点灵活调度,乘客通过“雄安行”App可轻松下单乘车。
一系列重大项目,见证着王云国勇做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排头兵的奋斗历程。
在雄安站枢纽片区,他牵头设计的“一二三四级联动”城综开发新模式正在中交未来科创城开花结果;在建设容东片区截洪渠一期工程中,他带领团队顶着雨季压力,24小时轮班鏖战,提前5天完成近6公里的排涝生命线建设;在白洋淀生态清淤工程中,他带领团队疏浚600余万立方米……8年来,中交雄安投资有限公司获评中国雄安集团信用评价A级21次,12个项目获评“雄安质量杯”“雄安新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示范工地”。
在砥砺奋进中“书写一段传奇”
4月22日16时,雄安容和金源小学(以下简称“金源小学”)结束了一天的课程,进入课后活动时间。在操场上,学生们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有的在飞无人机,有的在舞龙,有的在练轮滑,有的在踢足球……欢声笑语回荡在操场上空。
4月25日,雄安容和金源小学校长陈晓辉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课。 河北日报记者刘光昱摄
“飞无人机不要着急,慢慢练!”“舞龙需要体力,你们要劳逸结合。”……每到一处,陈晓辉都叮嘱一番。
办好一所新建学校,不仅要付出辛苦,更要投入智慧。在陈晓辉带领下,短短两年时间,金源小学便成为雄安新区的教育“标杆”——获评全国航空特色学校、全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校、雄安新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各级荣誉48项,被确定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实践基地校”和“京津冀教研共同体实践基地校”。
从教35年,掌舵名校22载,正高级职称,获评全国优秀小学校长、辽宁省首批专家型校长……来雄安新区前,陈晓辉已拥有无数令人艳羡的光环。然而,2022年8月,她怀揣教育梦想,再次踏上征程,只身一人来到雄安这片热土。
初到雄安,金源小学刚刚建成。这片土地正在经历从乡村到城市的蜕变,回迁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十分迫切。
“在一张白纸上,更能画出具有未来气质的育人图景。”陈晓辉带着自己对教育的深层理解和丰富的办学经验,投身到雄安教育“开疆拓土”的火热场景中。
建校之初,她便提出建一所“与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相契合的现代化精品学校”的办学目标,确定了“文化立校、规划管理、特色发展”的办学策略,构建了以“金玉其质、探本溯源”为核心理念的学校文化体系。金源小学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生潜能开发、办学品牌创建等方面高标准推进,实现了“开办即优质”的创校目标。
从“零”起步的金源小学一次次迎来高光时刻:“七色堇”童声合唱团演唱的歌曲《童梦未来》,成为雄安新区宣传儿童友好城市的一张名片;学校开展的经典阅读活动,代表雄安新区为全国第二届“典耀中华”大会提供观摩现场……
记者问她:“干校长这么累,你有没有想放弃的时候?”
她指着身后墙上的一句话,笑着说:“你看这儿就明白了——我们何等幸运,可以亲手缔造一所学校;唯有砥砺奋进,点燃激情,书写一段传奇。”
雄安大地上为何“群星闪耀”?
武芳芳、王云国、张吉烁、陈晓辉……8年来,雄安新区已有6人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或全国先进工作者。这片热土上“群星闪耀”,与雄安新区总工会实施的一系列贴心创新举措密切相关。
制度筑基,激活创新动力。雄安新区总工会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持续做好先优推树工作,通过持续组织开展“聚力‘六比一创’创造雄安质量”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项目,激发建设者创新活力,培育了一批高技能工匠。
每到晚上,容东康宁雄观书屋经常座无虚席。这家集职工书屋、职工创新创业工坊、容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中心于一体的多功能职工服务综合体,融入了多功能活动空间,可举办读书分享会、文化讲座、职工夜校等活动,是名副其实的职工“充电站”。
雄安各级工会深入开展各类学习活动,不断丰富职工文体活动,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近职工身边、走进职工心里。容西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和容东雄观书屋,为建设者提供休闲空间;智慧工会平台的建设,让“职工之家”App实现服务零距离;雄安职工夜校的开办,丰富建设者的精神生活……这些服务阵地的建成,为职工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
生态营造,培育时代群英。雄安新区总工会创新推出“雄小匠”IP、“雄咖”咖啡,让劳动文化可观可感;选树19个模范职工之家、25个模范小家,营造争创一流的氛围。在这样的生态下,建设者们“你追我赶”、拼搏奋进,人人争做楷模。
在一个个劳动楷模的引领下,建设者们拼搏奉献的故事仍在继续。在雄安这片热土上,必将汇聚更多“星光”,照亮这座城市前行的道路。(河北日报记者 康晓博 郝金钰 李畅)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编辑:贾扬阳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原标题:他们,是雄安大地上“闪耀的群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