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臂精准喷涂,配套的RTO(沸石转轮浓缩+蓄热氧化)废气处理设备控制台大屏上实时显示着排放数据……走进河北衡水高新区中裕铁信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涂装车间,正生动展示着工程橡胶产业绿色转型后的场景。


衡水工程橡胶产业历经 70 多年发展,国内市场占有率超六成。但在过去,生产过程中废气等污染物产生较多。作为全国工程橡胶产业集聚区,衡水高新区以技术革新为引擎,引导企业从“被动治污”转向“主动减污”“智造+智治”,生效益态与经济效益并重,推动企业,促进了这一特色产业良好发展。


中裕铁信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耕轨道交通类工程橡胶领域,长期为国家级重点工程供应核心部件。为突破重污染天气对生产的不利影响,公司在生态环境部门指导下,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升级环保设施。


公司安全环境总监王磊介绍:“我们实施了源头减排+末端治理双管齐下。通过改进生产工艺,采用低温一次法炼胶生产线、智能涂装中心等先进技术,从源头削减了60%的废气产生。末端通过二次密封,并增上RCO(活性炭吸附脱附+催化燃烧)、RTO废气处理设备,实现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高效净化,排放浓度比国家标准低了30%。”


王磊进一步表示,自2019年获评环保绩效A级企业后,公司在重污染天气期间可自主减排,生产连续性得到保障,订单交付能力显著增强。凭借绿色转型,公司先后获评“国家绿色工厂”“国家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5.61亿元,缴税5394万元,环保投入反哺高质量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衡水工程橡胶企业的转型绝非个例。同为环保绩效A级企业的河北宝力工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曾因按照规定停限产,一些客户怕影响交付不敢再签约而丢失订单。


公司安全环境部部长梁刚介绍,在绿色转型之路上,他们双管齐下。


密闭收集+分质处理双效叠加。在车间内增设多排收集废气的管道,对开炼工序(设备)二次密闭,废气收集效率达到95%以上。对原密炼工序、硫化工序、喷漆工序采用的“喷淋塔 +缓冲塔+活性炭吸附+光氧催化”治理工艺提升改造,密炼中心的塑炼工序、混炼工序采用干式过滤器+活性炭吸附+一氧化碳脱附;机加工二车间、四车间喷漆喷漆工序治理设施升级为“多级干式过滤+RTO”;钢缝车间、减震器材车间喷漆有机废气治理设施升级为“预处理+转轮吸附浓缩+一氧化碳脱附”。


智慧监管+数字管控双线融合。引入有机废气在线监测,系统实时追踪排放点位,监测数据同步接入衡水高新区环保智慧平台,形成“超标预警-溯源分析-工艺优化”的数字化治理闭环。


“通过采用智能化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降低了能源消耗,减少了污染排放,废气收集与治理效率由原来的75%左右提高到了95%左右。借助环保的力量,也让公司得到了发展。创A成功后,客户回流,年效益增长了40%。”梁刚感慨。


据了解,到目前,衡水高新区已投入近亿元构建“技术帮扶-评级激励-智慧监管”体系,数字化治理平台实现“超标预警-工艺优化”闭环,指导帮助60余家工程橡胶企业完成了环保分级改造,其中12家达到绩效分级前列,包括绩效分级A级企业4家、B级企业8家,大大带动了工程橡胶行业废气污染物减排。衡水高新区区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张德武表示:“今后,我们将持续放大A级企业示范效应,引导更多企业通过‘智造+智治’,以绿色创新立足于行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