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安平县街头巷尾已洋溢着浓浓的年味,红灯笼高高挂起,春联贴满了家家户户的门楣。而在安平共享智造工厂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41岁的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彭军,正全神贯注地埋首于一堆复杂的机械部件和电路图中,仿佛外界的喧嚣与他无关。


“这条生产线今年2月份就得投产了,我们得加把劲儿,把智能控制系统的技术难点攻下来!”彭军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执着,仿佛整个世界都聚焦于他眼前的这台即将引领行业变革的设备——护栏网自动化生产流水线。


2024年,安平网都河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河北科技大学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共享智能工厂,并开发了全国首套自动化、智能化焊接设备流水线,搭建了衡水市首家行业“共享实验室”。通过“制造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的共享模式,为丝网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设备、生产、检测等服务。


作为该生产线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彭军肩负着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重任。这个系统被形象地称为流水线的“大脑”,其性能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刚来的时候,我们可遇到了不少难事儿。”彭军操着一口略带天津口音的普通话,手中的螺丝刀在精密的零件间灵活穿梭,每一次微调都凝聚着他对技术的极致追求。


彭军回忆起研发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笑着说道:“智能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问题,真让人头疼。护栏网生产过程中的变量太多了,材料厚度、切割速度、焊接温度……我们试了很多方法,但效果都不理想。”


面对技术突破的“瓶颈”,彭军和同事们没有退缩。车间里,经常能看到彭军趴在设备上,一边调试一边仔细观察数据的身影。经过连续几天几夜的反复试验,他们终于找到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当设备终于稳定运行起来,全线贯通,生产出第一批合格的护栏网时,整个车间沸腾了,大家都激动得跳了起来。


彭军满怀激情地说:“那感觉太美妙了,很有成就感。能够把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为行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特别有意义。”


护栏网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从无到有,从0到1,正式迈入1.0阶段。与传统人工焊接相比,这条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具有显著优势。建成后,工厂的生产效率将提高6到8倍,生产质量也会显著提升。同时,智能化的检测设备也将大大降低人工成本和误差率。


展望未来,安平县将持续推进丝网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推行“共享智造”模式。而彭军和他的同事们也将继续努力,为护栏网行业的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