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书记,城里来的旅游团马上到,咱们油菜花海的观景台得再检查一遍!”3月31日清晨,安平县安平镇杨屯村党支部书记刘影的手机铃声急促响起,安平镇联合党总支书记乔思思的声音传来。
“放心,木栈道刚维护过,民宿的油菜花茶也备足了!”刘影放下电话,快步走向村口的万亩油菜花海。金浪翻滚的油菜花田间,木栈道蜿蜒伸展,观景台上游客们正举着相机记录这片“华北平原的金色奇迹”。
在京津冀腹地,安平县正以油菜花为笔,绘制着乡村振兴的新画卷。依托11万余亩油菜花海,安平构建起集“种、赏、游、加”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让“美丽经济”绽放富民效应。
2016年,杨屯村面临地下水超采治理的考题——如何将冬闲田变成四季生金的宝地?“油菜是节水作物,冬种春收还能赏花,正好填补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的空档期。”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的指导下,村党支部流转3000余亩土地试种油菜,首年亩均纯收入突破1000元,是种小麦收入的两倍。
如今,安平县已建成24平方公里的乡村振兴示范区,油菜种植辐射全县8个乡镇。春风拂过,连片的油菜花田宛如金色绸缎铺展开来,与蓝天白云、青砖民居构成冀中平原独特的田园诗画。
“过去种油菜只为收籽榨油,现在从花到叶、从苗到根都是宝!”在杨屯村的深加工车间,烘干设备隆隆作响,脱水油菜叶被制成蔬菜料包,油菜花蜜、菜籽油等产品远销20多个城市。村合作社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发出油菜青储饲料、油菜叶面肥等新产品,将油菜“吃干榨净”。
在旅游开发上,安平县下足“绣花功夫”。今年第九届安平油菜花鉴赏月活动为游客打造春日沉浸式文旅盛宴,主会场杨屯花海与六个分会场联动,包括丝网博物馆非遗展演、台城村红色记忆、孙犁故居文脉追寻等板块。八届油菜花鉴赏月累计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带动餐饮、住宿等收入突破2000万元。
青砖民宿,隐匿于杨屯万亩花海之中,是逃离喧嚣、回归本真的理想之选。民宿客房采用田园乡村风格,配备大炕与独立卫浴;设有宽敞的公共客厅、独立的厨房、雅致的茶室、中式韵味的书房,以及私密的独立庭院,精心打造一站式归心田园之旅。
在产业链延伸中,安平县涌现出“油菜经纪人”“旅游策划师”等新职业。90后大学生刘芳芳运营的“天来农业”抖音号,通过直播带货将菜籽油、脱水蔬菜销往全国。
在深加工环节,安平县引进7D工艺菜籽油压榨设备,出油率提升15%,油品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供电公司还帮我们优化用能,生产成本降了30%!”合作社负责人算起细账。
为延长赏花期,农技人员研发出“错季播种技术”,通过分期种植让油菜花从3月持续绽放至5月。在文旅融合上,AR赏花导览、无人机灯光秀等科技手段,让传统农业焕发时尚魅力。
站在观景台上远眺,刘影指着田间的智能温室大棚:“那里种着草莓、多肉,四季都能吸引游客。”未来,将深化“油菜+”模式,探索“油菜+光伏”“油菜+研学”等新业态,让“金色经济”持续升级。
“去年,全县油菜花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超亿元,村集体经济增收突破500万元。”安平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旭介绍,京雄商高铁即将通车,安平将依托“1小时交通圈”,打造京津冀微度假目的地。
日暮时分,游客们提着装满菜籽油、蜂蜜的伴手礼返程,民宿也亮起温暖的灯光。这片由油菜花盛开的沃土,正展示着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本版照片陈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