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超限超载治理工作,提高执法效率与精准度,衡水市交通运输局开启治超非现场执法新模式,借助科技手段构建全方位监管体系,有力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和公路设施安全。
传统的治超执法模式主要依赖人工现场检查,存在执法力量有限、监管范围不足以及难以实时采集违法车辆数据等问题。此次推行的治超非现场执法新模式,充分运用先进的大数据、视频监控等技术,在重点路段安装了高精度称重设备、车牌识别系统以及高清摄像头等设施。当货运车辆通过检测区域时,系统能够自动精准检测车辆的总重量、轴数等数据,并快速识别车牌号码,将相关信息实时传输至非现场检测系统管理平台。一旦发现车辆存在违法超限超载行为,平台会立即记录证据便于执法部门进行后续处理。这一模式实现了对重点路段违法超限超载行为的24小时不间断监控,大大提高了执法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非现场检测系统对过往货运车辆可进行全天候自动检测、号牌识别、筛录,增强了公路监控力度,实现了对超限车辆的‘精准’打击,大大提高了治超的工作效率。此外,这种非接触式的执法方式也减少了执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冲突和矛盾,提升了执法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同时,该模式也对广大货运从业者起到了强大的警示作用,促使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规范运输行为。”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目前,我市已在全市重要路段规划了22个非现场执法系统点位,有关设施设备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下一步,市交通运输局将继续完善治超非现场执法模式,不断优化技术设备,同时根据综合评价,按需增设非现场检测点位,加强与公安交警等部门的协作联动,探索更加高效的联合执法机制。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向货运企业和驾驶员普及治超政策法规和非现场执法相关知识,营造良好的治超工作氛围,共同维护安全有序的交通运输环境。
摄影: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