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恢复和提升生态环境、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今年以来,衡水市着力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措施有力、执行高效、成果显著,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正在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健全机制。我市在全省设区市中率先出台《衡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以法治化手段推动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聚焦大运河文化旅游带,编制“1+1+6”规划体系(《衡水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衡水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方案》等实施方案),为我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路径。故城、景县、阜城县均成立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围绕文化保护、绿色廊道、文化旅游、环境保护与修复等制定出台相关政策,从各个方面,为推进我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列出“时间表”、画出“路线图”。


聚焦运河资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我市大运河沿线各类文化自然遗产保护基本实现全覆盖,以推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主线,系统梳理大运河沿线的文物、非遗等各类文化资源,逐步摸清文化资源“家底”。故城、景县、阜城县均深入实施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并进行沿线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搜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故城县永济渠唐宋古武城遗址群考古发掘,已勘探10万平方米,初步明确夯土墙体300余米,发现大面积建筑砖瓦遗存;景县大运河华家口夯土险工段保护修缮工程,正在施工;阜城县南运河堤防维养项目,15处险工险段已全部完工,3处险工险段正在进行铺设模袋混凝土。同时,河北梆子现代戏“运河题材三部曲”(《桃城巷》《华家口》《运河渡口》)等一批运河主题相关的作品陆续推出,进一步激活大运河文化基因。


改善沿线生态,做好水环境保护。我市大运河沿线持续推进重点区域及河道生态环境修复,为大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提供有力生态保障。全面贯彻落实河长制,对沿线水环境实行全面监测;严格落实生态红线保护政策,利用无人机、漂流船开展全方位巡河,并在大运河重要节点安装高清摄像头,构建起智能化视频监控系统;持续推进大运河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加快生态修复。目前,故城县水源贯通综合整治项目,正在渠道清淤及涵洞重建;清凉江阜城段河道治理工程,已清淤17.216公里;景县河渠连通水利项目正在施工;阜城县运河西岸绿化提升项目,正在做绿化带修护;大运河故城段百里景观带项目,正在进行美丽乡村环境整治工作。


创新工作举措,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我市深入挖掘运河沿线文旅资源,将大运河休闲文化产业带作为《衡水市文化和旅游“十四五”发展规划》中重点打造的“三带”之一,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核心项目产品,打造运河文化旅游项目,塑造运河文化旅游品牌;推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故城段、董学园、大运河博物馆、开福寺舍利塔等景区着手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串联故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景县安陵运河文化小镇、阜城运河水乡小镇等项目,推出衡水运河风情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目前,阜城县百年梨园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完工;阜城县运河西岸南场村小游园提升项目,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


截至10月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工程有30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其中9个项目完工;3个项目正在做前期。1月至10月份完成投资5.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