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寒意渐浓,然而在衡水武邑县韩庄镇贾庄村村民魏艳霞的大棚里,却是一片绿意盎然、“鲜”气四溢的景象。





走进魏艳霞的蔬菜大棚,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只见一棵棵油麦菜挨挨挤挤地排列着,叶片绿得发亮,上面滚动的水珠,让油麦菜尽显新鲜之态。指着自己种植的绿油油的油麦菜,魏艳霞骄傲地说:“今年我是第一次种油麦菜,拿到蔬菜批发市场上,菜商们纷纷夸赞种的好。”




与此同时,在魏艳霞的茴香棚里,工人们正忙着收割鲜嫩的茴香。一捆捆刚割下的茴香整齐地摆放在地上,翠色欲滴,每一株都透着新鲜劲儿。除了油麦菜和茴香,生菜球和香菜也同样鲜嫩诱人。


说起这些蔬菜大棚,魏艳霞打开了话匣子。4年前,她投资50万在这里建了 9 座大棚。每一座大棚,都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鲜蔬工厂”,每年能产出80吨左右的新鲜蔬菜。魏艳霞自豪地说道:“咱这蔬菜可都是宝贝,施的是农家肥,纯天然的鲜货!”辛勤劳作一年,扣除种子、化肥、人工等成本后,她能有15—20万的收入。“今年9月下旬种的第一批蔬菜现在都熟了,每天能供应给市场好几千新鲜蔬菜。”管理大棚绝非易事,起早贪黑是常态,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在所难免,但魏艳霞从不抱怨,看着蔬菜一批批上市,她觉得所有的辛苦都被收获的甜蜜融化了。


入冬以来,市民对蔬菜的需求与日俱增,魏艳霞瞅准时机,邀请附近村民前来帮忙。村民们在大棚里收割、分拣、打包、装车,使得这些生机勃勃的新鲜蔬菜,能迅速从田间直达市民餐桌。同时,为了保证蔬菜的新鲜度,魏艳霞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流程。当天采摘,当天运输,这些采摘好的蔬菜就像被宠爱的孩子,经过精心的分拣、称重、打包后,乘坐上运输车,马不停蹄地朝着收购点奔去。


在成功的背后,魏艳霞有着保障销售和生产周期循环的秘诀。她按订单安排种植,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今年秋天温度高,蔬菜成熟快,她密切关注菜品的生长周期,并依据市场订单调整种植。大棚采用不间断循环播种模式,夏天种西瓜、甜瓜,秋天种西红柿等,就像一场永不停歇的蔬菜接力赛,收了一批,就会马上推进新的种植,确保大棚全年都有新鲜蔬菜产出。


魏艳霞让这些鲜嫩的蔬菜在初冬季节成为市场上抢手货的同时,也为周边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带动村民共同走向富裕之路,让这片“鲜”味十足的大棚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