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要做好管护,注意防止出现黄叶等现象……”8月3日,在饶阳县留楚镇东崔村种植户尹婵婵的大棚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一边仔细察看苗情,一边指导下一步种植防护要点。“这些农业‘专家’的上门指导服务,既方便又贴心,以后我们种大棚遇到困难再也不害怕了!”尹婵婵连声称赞。
这是饶阳县深入推行“1+10”新时代文明实践制度以来,广大志愿者为当地种植户开展农业生产技术指导的一个缩影。
“1+10”新时代文明实践制度,即由村、社区文明实践站组织镇包村干部、文明实践站长、村支部书记、党员干部等组成骨干志愿者,每人就近、就便联系10户群众,开展经常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近年来,饶阳县以“1+10”新时代文明实践制度为基础,立足本地实际和群众需求,积极延伸服务触角,扩大志愿服务队伍,拓展志愿服务内容,织密新时代文明实践“暖心网”,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
政策宣讲,推动党的声音传万家。组织志愿者深入农家院落、田间地头、温室大棚,走进包联户中间,围绕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结合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通过唠家常的方式,开展“炕头宣讲”“地头宣讲”“棚室课堂宣讲”等。送理论政策上门,在板凳上议事。志愿者们用群众身边的实例和贴近生活的语言,细说党的最新惠民政策,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让党的声音走进群众、深入人心,推动党的理论走“新”入“心”,推动实现了理论传播“串点成线”“以点带面”“全面开花”。
志愿帮扶,绘就为民“同心圆”。积极鼓励和组织广大志愿者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将文明实践融入到群众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常态化、精准化、规范化开展“帮帮在身边”志愿服务。志愿者对所包联户定期上门走访,与联系户建立微信群,有事儿随时通过微信群联系。经常性的帮助老人缴纳话费、电费和燃气费,解决邻里纠纷等,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向实践站反映,争取更多的力量帮助解决。在群众家中有难事、急事时,及时上门,帮助解决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达到户户到、时时联、事事帮。
农技指导,守护田间好“丰”景。饶阳县是“中国蔬菜之乡”,有效开展农技帮扶,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的重要内容。该县积极推进文明实践进大棚,从志愿者中挑选了有农业技术专长的农民77名,每人联系10个左右棚区,提供技术服务,指导果蔬生产。“他们的指导农户们感兴趣、听得懂,进而促进了农民发展特色农业的积极性,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提升了饶阳农产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饶阳县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包户联系,一批懂技术、会种植、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快速成长起来,成为发展棚室果蔬的“行家里手”。在“土专家”“田秀才”的带动影响下,农民发展棚室果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移风易俗,共树文明新风尚。饶阳县积极发挥志愿者知根知底、贴近群众的优势,充当联系户家的主心骨。文明实践站以骨干志愿者为主力,村村建立了红白理事会,明确办事标准、规模和处罚措施。联系户有喜事、丧事,主动上门服务,按照红白事标准帮助联系户料理各项事务,节约开支,发挥村规民约约束作用,治理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
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个红白事至少节省5000元。王同岳村严格按村规民约办事,红白事一律吃大锅菜,规定好用肉、用菜量,丧事不准动用白布、不放鞭炮,村里购置了桌椅板凳、锅碗瓢盆,免费供村民使用,婚丧事大操大办在村里绝迹。同时,文艺志愿者积极创作快板《移风易俗谱新篇》,在农村巡演,并录制为视频,在饶阳文明办公众号广泛传播。
如今,通过深入推进“1+10”新时代文明实践制度,志愿者们的身影遍布田间地头、千家万户,通过志愿服务、理论宣讲、农机帮扶等,有效打通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的“最后一米”。目前,饶阳县200个村和社区都建立了“1+10”新时代文明实践制度,6000多名志愿者联系6.5万户居民,实现了全县农村社区家庭志愿服务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