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湖畔,生机盎然。阳光透过薄云,斑驳地洒向粉白交织的花瓣,微风吹拂,香气四溢,那是梅花独有的清香。   


梅花,这南方的娇客,传统上难以忍受北方凛冽的严冬,但在衡水湖畔,却奇迹般地傲立霜雪,绽放异彩。梅花绽放的背后,离不开一位女性企业家——车永喜。


车永喜,现年50岁,河北锦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衡水景县人。



车永喜的梅花梦


1991年,17岁的车永喜,初中毕业,在衡水衡运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景县分公司,开始她的售票员生涯,一干就是9年。2001年,放弃稳定的售票员工作,下海经商,面临亲朋好友的不解与父母的反对。车永喜要用行动证明自己的选择:“生活不应只是波澜不惊的湖面,也应是浩瀚无垠的海洋,人要有勇气追求自己的梦想,做自己想做的事。”


创业第一年,开始在县城卖手机。谈及她的第一桶金,车永喜至今记忆犹新。2003年非典时期,当其他商家都选择闭店避险时,她却勇敢地坚持开业。这一决定为她的事业带来了转机,从此她的生意开始蒸蒸日上。从手机销售扩展到电脑销售、安防监控等多个领域。


2006年,车永喜的事业拓展到了衡水市。初到衡水,车永喜的第一站便是衡水湖。车永喜回忆道,“波光粼粼的湖面,微风吹过泛起阵阵涟漪,那一刻,我深深地被衡水湖的美丽所吸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衡水湖的环境也受到了影响。车永喜心中便萌生了一个念头:“我要守护这片湖的美丽,让衡水湖畔四季如画。”


2010年,车永喜带着这份信念,在距离衡水湖仅2公里的马家南田村,承包了151.1亩土地。她在这片土地上种植了白蜡、法桐、芍药等各种绿化树木及特色花卉,为衡水湖畔增添了一抹绿色。然而,她没就此停下脚步,心中还蕴藏着更大的梦想——种植梅花。


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其坚韧不拔、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品质深深打动了车永喜。她说:“梅花精神在我心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小时候,我就被书中诗人写的梅花诗词深深吸引;长大后,在出差途中,我亲眼目睹了南方梅花盛开的壮丽景象,那一刻,我更加坚定了种植梅花的决心。”



让梅花开在衡水湖畔


2011年,车永喜心中的梅花梦悄然萌发。怀揣着对梅花的热爱与憧憬,她踏上了前往河北省林业厅(现为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寻求指导,随后,在林业厅领导的推荐下,她步入了北京林业大学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试验基地。


站在温室前,车永喜被那枝头傲然绽放的梅花深深吸引,她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决心:“我要将这份美丽带回衡水,让衡水湖畔也绽放梅花的芬芳。”


回到衡水,车永喜立即行动起来。她不仅建立了抗寒梅花品种资源圃,还精心规划了抗寒梅花种苗繁育基地。她仿照北京林业大学的种植模式,巧妙布置了室内室外的种植环境,为梅花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然而,作为梅花种植的新手,车永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衡水地处北方,冬季严寒,许多梅花品种难以适应这样的气候。但她并未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第一年,我把梅花带回衡水种下,它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每天都会去梅园转转,观察它们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无论是生长迟缓还是枝叶异常,我都会立刻与北京的专家们联系,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那段时间,我每天都与专家们保持着紧密的沟通。”车永喜回忆起那段时光,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人们常说梅花傲雪凌霜,但那是对南方温婉雪景的描绘。在衡水的刺骨寒风中,我也曾担心我的梅花能否熬过这严冬。”车永喜坦言。


然而,在她的精心呵护下,抗寒梅花新品种成功度过了衡水的首个寒冬,并在来年的春天绽放出了娇艳的花朵。那一刻,车永喜的心中充满了喜悦与自豪。


随着衡水抗寒梅花的盛开,车永喜的事业也迎来了新的春天。在一次国家调研京津冀花卉品种的活动中,她的种植基地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当调研团队看到她精心培育的梅花时,无不为之惊叹,纷纷对她的成就表示赞赏。这次调研不仅为车永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还促成了她与北京林业大学的深度合作。


谈及这次合作,车永喜满脸笑容。她表示:“与北京林业大学的这次合作无疑是我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们的全力支持和授权,让我能够顺利引进更多优质的梅花品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这些引进的品种不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还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殊荣,这无疑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肯定。其中,包括香瑞白、粉月香、彦文丰后等多个品种的引入,为衡水湖畔增添了更多亮丽的色彩。”



校企合作下的抗寒梅花新篇章


2015年,在衡水市发改委的鼎力支持下,车永喜申报的2016年度河北省发改委优势产业合作专项资金《抗寒梅花新品种繁育与应用示范》项目成功立项,项目经过省发改委的实地考察、问询及答辩,最终顺利的争取到了专项资金支持。这一重大突破为车永喜的事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与信心,开启了抗寒梅花繁育与应用的新篇章。


2016年,随着项目的稳步推进,北京林业大学科研团队与车永喜携手合作,建成了占地500亩的衡水养正梅园抗寒梅花新品种繁育示范基地以及用于梅花新品种培育的智能温室大棚,此基地的建成不仅成为北京林业大学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华北地区唯一具有品种授权的标准化繁育基地,更被确立为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试验基地以及国家花卉工程创新产业联盟的梅花繁育基地。


双方合作建立了“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衡水抗寒梅花研发与推广中心”,作为繁育试验及示范基地建设的技术合作和技术支撑平台。同时建立梅花新品种资源圃、采穗圃、试验园等,形成了试验、育苗、繁育、栽植、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修剪等一套完整、科学的生产管理体系和技术,为抗寒梅花品种的标准化生产培植提供技术保障。


“走,让我带你领略我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的最新成果。”车永喜热情地领着记者走进梅园深处。一路上,她兴奋地分享着梅花的魅力与诗意:“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而今,我的梅花园已融入了先进的科技元素,你看到的这些梅花苗,都经历了航天科技的培育,它们曾‘遨游’太空,如今在衡水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



“梅花之所以在衡水盛开,得益于我们公司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和研发力度,更离不开与北京林业大学建立的广泛而深入的产学研合作机制。”车永喜向记者透露,目前公司在该大学的专家们的指导下,应用合作研发的高效栽培管理技术,进行标准化生产培植的不同规格的抗寒梅花种苗,有效解决了北方市场抗寒梅花苗木短缺的难题。


谈及她心爱的抗寒梅花,车永喜眼中闪烁着骄傲的光芒:“现在,养正梅园已经汇聚了朱砂、宫粉、绿粤、玉蝶等180多个珍稀品种。它们花色丰富、种类繁多,而且花期能持续一个多月,从初春到暮春,都是赏梅的绝佳时节。”


现在,衡水市的多条街道和公园都披上了梅花的盛装。车永喜不仅将梅花的芬芳带到了衡水本地,还将其推广至石家庄、雄安新区、承德等地,甚至远销新疆、西藏、青海等边远地区。


梅园规模扩大了,品种增加了,但车永喜还有更大的目标。她计划将养正梅园打造成为以梅花为主题的观景园林,成为滨湖新区旅游的亮点。她希望通过梅园的建设,丰富衡水城市景观的文化内涵和特色,让赏梅成为衡水人提升审美与鉴赏力的桥梁。同时,她也期待养正梅园能成为传承梅花精神的圣地,以梅花坚韧不拔、傲雪凌霜的品质,引领城市文化向更高雅、更文明的方向发展。


如今,衡水湖畔,梅花竞相绽放,如同一幅绚丽夺目的生态画卷。而车永喜的梅花梦,亦如这盛开的梅花,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绽放。


见习记者:齐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