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五月
走进“中国蔬菜之乡”“中国设施葡萄之乡”
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
一座座崭新的果蔬大棚犹如银色海洋
广袤的田野处处铺展着翠绿的希望
这是去年夏季
遭受洪涝灾害、实施灾后重建以来
饶阳县迎来的第一个
交织着芬芳与收获的美好时节
为生动展现灾后恢复重建成果
展现一线党员干部与广大群众
团结奋斗的动人故事
衡水市委网信办、衡水日报社
联合策划推出
主题报道“喜看新家园”
今天推出第一期
《滹沱河畔闪耀“金名片”!大棚葡萄又到飘香时》
出镜人物是
饶阳县留楚镇北师钦村
种植大户蔡广数
↓↓↓
点击观看短视频。
初夏时节,清澈的滹沱河水蜿蜒向前,轻柔地流经衡水市饶阳县留楚镇。开车行进在平整的乡间柏油路上,两侧都是高大崭新的葡萄温室大棚,仿佛一片片白色海洋在骄阳下闪光。
“你们看,这一片曾是我用十年时间打下的‘葡萄江山’!可惜的是去年一场洪灾都毁了,在党和政府帮扶下,我没有被打垮,种葡萄的决心更大了,今年重建了22座温室大棚,总计100亩。一切都是新的!”在留楚镇北师钦村葡萄基地,种植大户蔡广数登上棚顶,有力地挥着手,声调明显提高,脸上堆满骄傲。
“种上一个棚,当年就脱穷。葡萄搭上架,小车开回家。”这是当地流传的一句顺口溜。但蔡广数有不同的看法,他说:“这种追求早过时了。现在我们追求的就是一个‘新’字——新技术、新管理、新市场。目的就是通过新质生产力,发展农业产业,当好新农人。”
如今的蔡广数早已摆脱洪灾带来的阴霾,以全新的姿态投入到葡萄产业发展中。他家重建的葡萄棚中,有8座升级为全钢架无立柱新型日光温室,相比传统温室,少了土墙和水泥立柱,土地利用率多出近30%,并且抵抗风雪、冰雹、洪灾等自然灾害的性能大大提高。同时,温室大棚管理更方便,手机成为智能管家。棚内设有专门调节温度、湿度的智能化温控系统,在手机上就可以查看大棚内各项数据,并自动调控棚室内的通风、亮度、湿度、温度等。棚内的葡萄不受土地、空间和气候条件的约束,可实现反季节生长和成熟,提高种植收益。
“这三棚葡萄是在洪灾中坚强活下来的,再过二十多天就能上市,有维多利亚、乒乓球、阳光玫瑰。”蔡广数介绍,其余的19个大棚已育好苗,明后年就能陆续挂果上市。
“葡萄销路不用愁,因为饶阳设施葡萄全国知名。葡萄熟了,全国各地的客商就会拥满田间地头。”蔡广数自信满满地说,“我种的葡萄质量好、口感佳,可以说供不应求,往南卖到海南,北卖到黑龙江,西到西安。”
蔡广数的葡萄产业采取“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了十多户农户通过种植葡萄致富,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今年的葡萄价格不太理想,比如饶阳特色品种维多利亚,往年同期每斤能卖到十四五块,现在才十来块。销售模式还得求新求变。”蔡广数透露,为方便联系业务,几年前,他就成立了河北钦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去年,还以公司名义与北京某大型连锁超市谈妥,葡萄实现直采直销。可是因为一场洪灾,蔡广数眼巴巴地看着到嘴的鸭子飞走了。
“有时间还得到北京天津继续去找、去谈,想方设法对接大型商超,减少中间环节,为咱农民争利。”谈到今后的打算,蔡广数说道。
饶阳素有“中国设施葡萄之乡”的美誉,地处北纬38°24′的葡萄黄金生产带。滹沱河两岸土壤疏松肥沃,富含锌、钼等元素,坐拥葡萄种植的自然优势。目前,饶阳县设施葡萄种植面积达11万亩。留楚镇北师钦及周边村,正是饶阳葡萄种植的发祥地。
“请党和政府放心,我们一定让饶阳葡萄这个‘金名片’更加闪亮,把日子过得像葡萄一样香甜。”望着一串串长势喜人的葡萄,蔡广数对未来底气十足。
记者/周春旺 视频摄制/张旭辉
海报制作/张旭辉
审校/于雁 崔玉玲
编辑/岳丹丹 刘汇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