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创建,是为了服务群众,也需要依靠群众。记者日前走进衡水市的社区、市场和居民家中——

聆听创建故事 感受城市幸福


文明是一个城市最美的底色。


近年来,衡水市以为民、利民、惠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一项项便民之举、利民之策开始实施,市民生活质量、文明素养显著提高。


春日里漫步衡水市区,公园里、道路旁,繁花似锦,草木葱郁;大街小巷、社区院落,整洁干净,秩序井然;公共场所,市民举止文明……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彰显着文明的力量。


近日,记者来到衡水市,走进社区、市场、居民家中,聆听一个个文明城市创建的故事,感受着这座城市有形无形的变化。


日前拍摄的格林家园小区场景。 衡水市文明办供图


场景一


老旧小区“逆生长” 居民乐享新生活


“地面重铺了,墙面粉刷了,飞线整理了,管道疏通了……从里到外,大变样了!”说起小区改造,衡水市桃城区格林家园小区居民刘建峰高兴地说,“在这儿住了20多年,我们变老了,小区却越来越‘年轻’了。”


建于2003年的格林家园小区,共有16栋楼633户居民。车辆随意停、杂物任意堆、窨井总漫水、墙皮常落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问题让小区居民和社区管理人员头痛不已。


瞄准群众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衡水市在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在提升人居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


老旧小区改造,改哪里、怎么改?对此,居民最有发言权。


改造前,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在居民议事厅多次召开交流会和协调会,征集居民意愿。


“车辆越来越多,应该多规划一些停车位。”


“一下雨下水道就漫水,管道得改造一下。”


“楼顶防水得重新做一下。”


…………


衡水市桃城区红星社区居委会主任秦硕介绍,“我们将居民最关心、最直接的诉求列入改造计划,反复与设计方沟通,最终确定了改造方案,包括飞线治理、墙体粉刷、停车位施划、道路硬化等项目。”


不到5个月的时间,改造项目竣工。格林家园小区粉饰一新的墙面、干净宽敞的柏油路面,还有规范设置的停车位都让人眼前一亮。小区里还增设了微型消防站、楼道里配备了灭火器,为居民生活加上了一道安全锁。


“面子”提升了,“里子”也要规范。后续如何管理好小区?


为推进规范化治理,格林家园小区打造了“社区党组织+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多元治理模式,构建以党建为引领,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如今,小区每个月都要组织几次居民议事会,让社区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物业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代表坐到一起,围绕小区的建设出谋划策。


“小区现在环境好了,我建议设立居民文明奖、先进单元奖等,鼓励居民积极参与文明小区建设”“小区里老人、孩子多,建议增加一些适合他们的健身设施”……


“居民的意见建议,我们会详细记录下来,逐一解决反馈,争取让大家都满意。”格林家园物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商秀环表示。


把老旧小区真正改到居民心坎儿里,格林家园小区是很好的样板。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衡水市秉承创建为民惠民的理念,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过程中,打造了多个像格林家园小区这样的优秀样板,包括桃城区的衡中家属院和广厦家园一期、冀州区的冀建胡同小区……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老旧小区改造938个,改造总建筑面积926万平方米,惠及居民9万户,推动了居住环境的整体改善提升。



3月27日上午,衡水市桃城区新华路“微市场”陆陆续续有市民前来买东西。 河北日报记者 高珊摄


场景二


流动摊贩有了“家” 城市更添烟火气


“老板,来个肉夹馍,加个鸡蛋。”


“好嘞。”


3月27日7时许,衡水市桃城区新华路“微市场”摊贩安运广经营的肉夹馍摊位上,已经围了一圈客人了。


“自打有了这个‘微市场’,再也不用到处‘打游击’了,生意也比以前好了不少呢!”安运广笑容灿烂,切肉、夹馍,手上的活儿一刻未停。


安运广的摊位在衡水市桃城区新华西路和康宁街交口处,此处紧临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周围还有衡水市第四中学、衡水市育才街小学,每天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也正因此,这里曾经是流动摊贩的聚集地。


“卖早餐的、卖水果的、卖日用品的,每天早上不到7点,这里就堵得水泄不通,卫生差、噪声大,一出门就闹心。”在附近居住的刘阿姨曾经深受其扰。


此外,由于流动摊贩没有营业执照和固定营业场所,监管部门往往难以对其进行监管,经常“你追我跑”,矛盾不断。


安运广对此深有感受:“以前我们的摊位都是流动的,城管来了我们就走,等他们走了我们再来。总是换着地方摆摊,客人来了都找不到,生意没法保证。”


一头,是占道摆摊带来的交通影响和“脏乱差”;另一头,是藏在市井里的服务摊点,是民生需求。妥善管理好流动摊贩,是考验城市管理的一道难题。


衡水市将城市管理、基层治理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同步推进,针对民生需求和城市管理之间的矛盾,探索打造了马路“微市场”,通过规劝、清退、安置的方式,从源头上解决摊贩需求,让流动摊贩从“游击队”变身“正规军”,有个“家”。


“对于销售日用品的摊贩,我们规劝他们到附近的便民市场摆摊;有固定经营场所的,劝导他们返回经营点;留下的摊贩,按照相关规定让他们进行健康检查、办理小食品经营备案卡。”衡水市桃城区中华大街街道办事处综合执法队队长吴旭英介绍,他们在不影响交通的区域设置了固定经营点,每个经营点由摊贩们轮换使用,既不影响往来车辆通行,又方便周边居民生活。


“有了这个‘微市场’,周边环境干净多了。”方便又整洁的“微市场”,让刘阿姨十分满意。


为了让马路“微市场”真正成为群众受益的“民心市场”,桃城区中华大街街道办事处引入了第三方管理机构,由他们负责提供卫生和周边交通秩序管理,同时为固定摊位的商户提供相关服务,让居民和商户都满意。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衡水市按照“定时间、定区域”的方式,采取第三方管理和商户自主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已建设涵盖早餐、快餐、便利店等在内的马路“微市场”96处,惠及市民10万余人。


“我们今后还将进一步规范流动摊贩的管理,让城市既有烟火气,又整洁文明。”吴旭英说。



日前,学生们来到沁园社区家风馆参观。 衡水市文明办供图


场景三


志愿服务“我做起” 文明实践育新风


“到这里,咱们家风馆所有展出的内容都介绍完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些收获呢?”


3月27日上午,沁园社区家风馆讲解员侯喜威的讲解受到了参观者的好评。


侯喜威是衡水市桃城区沁园社区昊和沁园小区的一位居民,作为志愿者参与到家风馆的讲解活动中。如今,在沁园社区处处可见像侯喜威一样的志愿者,大家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为社区的各项活动献计献策。


“这在过去,根本不敢想。”侯喜威介绍,由于沁园社区地处城乡交界处,社区人员混杂,常有矛盾。


为了营造和谐社区,2021年,沁园社区整合昊和沁园小区公共空间,打造了以“家风家训”为主题的家风大道,聚焦家风家训故事、名言警句,以文化人,潜移默化中用中华传统文化滋养居民家教家风。去年,又在家风大道旁建设了家风馆。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尊师以重道,爱众而亲仁”……漫步家风大道,一面面融入了家风、家训内容的文化墙,将小区环境装点得古朴典雅。


中华家文化脉络、中华名门家训、社区家风……走进家风馆,涵盖了传统家文化、红色文化、新时代家文化等内容的9个展区,为居民传递着优秀家庭教育理念。


这些,都成了居民家门口的文明“大讲堂”。以好家风引领好作风,依靠这些“大讲堂”,沁园社区常态化开展了一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月满则亏,要理解人生的苦悲,许多事情需顺其自然……”3月27日下午3时,昊和沁园小区居民活动中心的一间活动室里,衡水市作家协会文学院副院长端木杉,正向学员们讲述着《滕王阁序》中蕴藏的人生哲理。


由沁园社区组织开展的“国学经典 亲子共读”活动,聘请国学讲师为社区居民讲解经典名篇,已经吸引了上百名社区居民参与其中。


“这两年,我们不断发掘党员、教师、文艺爱好者、热心居民等小区‘骨干’,在大家的协助下成立了模特队、合唱团、太极队、健步走队等居民文体组织。”沁园社区昊和沁园居民活动中心负责人王金秀告诉记者,每逢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社区还会组织大家一起猜灯谜、包粽子、包饺子。


“去年中秋节,我们组织了一场邻里百家宴,当时号召大家一家带一道菜来。一开始心里没底,怕活动搞不好。”王金秀说,没想到当天居民们有带排骨的,有拿肘子的,有端牛肉的,都是自家的拿手菜,摆了整整15桌。


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传递着正能量,大大提升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截至目前,沁园社区已开展各种主题活动300余场。为引导大家争做先进,社区里陆续修建了公德榜、公德林,评选公布好人好事,年底在公德榜雕刻留名,鼓励居民向上向善。


文明城市创建,离不开群众的参与。衡水市坚持将开展活动与百姓所需结合起来,不断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目前,全市依托名家工作室、文化场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培育建设公共文化空间185个,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文化活动4000余场,惠及群众400余万人次,实现百姓共建共享。


编辑:闫海雪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