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阳光洒进宽敞的书屋,靠墙排列的六个大书架上分门别类摆放着种植、养殖、科技等2000余册图书,七八位衣着朴素的农民正翻阅着自己喜欢的书籍。11月27日上午9时,记者在深州市庄火头村的农家书屋看到这样温馨的一幕。


“俺们农民也能坐在干净的书屋里,像城里人一样看书了,书中的知识都挺实用。”庄火头村的养猪专业户尹五保告诉记者,他今年养了200多头猪,一遇到难题就来书屋找办法,最近猪流感有抬头的趋势,他来这里查查如何预防。


像这样的书屋,深州465个村村村都有。农家书屋在初办时,很多农民并不认可,大多时候都是“白天一把锁,晚上黑漆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确保“屋”尽其用,深州市采取系列措施,真正让“书”进民心。


通过增加图书数量和种类“吸引人”。深州市除了定期为各村采购种植、养殖等符合农民“口味”的书籍外,还通过社会捐赠等方式不断丰富图书种类。据统计,目前深州市农家书屋藏书量已近50万册。


通过举办活动“聚人气”。各村根据自己的特色,以农家书屋为阵地,通过开展种植养殖培训、法律课堂、亲子阅读等活动,吸引村民参加。近日,一场主题为“红色故事润童心”的亲子阅读活动在北土路口村农家书屋举行。孩子和家长一起品读红色故事,分享心得体会,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通过优化环境和提升服务“留住人”。书屋每天8时至20时开放,各村安排专人维持书屋正常运行和干净整洁,随时为群众阅读提供方便。深州市还定期邀请衡水市图书馆的老师给各村书屋管理员搞培训,提升服务质量。


如今,深州市农家书屋真正实现了有书读、有人管、有活动、聚人气的生动局面,已成为开阔农民视野的“小课堂”、助推科技致富的“金钥匙”、沟通党群关系的“连心桥”。


西安庄村的马大堆是黄韭种植户,也是农家书屋的受益者,他说:“种植过程中遇到难题,我就来翻翻相关书籍,听专家讲讲课,问题便迎刃而解了。”现在,西安庄村培育的黄韭盆景通过电商已销往全国,农家书屋成了村民致富的“黄金屋”。


在南榆林村,每当村民遇到纠纷,村党支部书记贾国振便邀请镇里的普法宣传员来到农家书屋,讲解法律知识,解决双方矛盾。这里的农家书屋已成为村民的“法治会客厅”。


农家书屋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千家万户,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文化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