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正值秋收时节,近日,在衡水市枣强县新屯镇许新屯村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百亩示范田里,一排排玉米植株挺拔整齐,联合收割机往来穿梭,一派丰收景象。


当天,省农科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和枣强县农业农村局邀请有关专家对“冀南平原土壤结构障碍粮田障碍因子消减与产能提升技术模式集成及应用”示范田内的玉米进行了实收测产,结果喜人,亩产达到635公斤。



“冀南平原土壤结构障碍粮田障碍因子消减与产能提升技术模式集成及应用”是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黄淮海多因子障碍粮田产能提升定向培育技术模式与应用”中的子课题。该项目于2021年7月在枣强县新屯镇许新屯村建立了试验示范田基地,实施标准化种植,形成了包括土壤快速增碳、养分协同增效、多障碍因子精准识别与消减、生物定向调控与水肥协同增效等技术的集成技术模式,从而达到耕地质量提升、土地产出能力加强、化肥减量增效、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效果。



“今年玉米亩产1270斤,比去年增收170斤,收成不错,来年我还要扩大种植规模。”枣强县新屯镇金地源家庭农场负责人孙治增难掩喜悦。



“在枣强示范区,我们主要进行了耕层扩容增碳,耕作措施,土壤调理剂,和肥料施用量及施用方法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小麦季示范区亩产达到595公斤,增产20.3%;玉米季示范田产量达到635公斤,增产15.4%,这对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省农科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静说道,“接下来,我们还将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让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致富。”


通讯员  朱亚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