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要靠啥?增收致富是底气。


近年来,常住人口仅百余人的阜城县崔家庙镇张家桥村,凭着冬桃、肉牛、青储饲料三件致富“法宝”,成为乡村振兴赛道上的一匹“黑马”,实现了从“全县贫困村”到“河北省美丽休闲乡村”的逆袭。


产业兴

串起生态循环链  



“好果,好行市,今年又是个丰收年!”近日,记者来到阜城县崔家庙镇张家桥冬桃园,村民们正穿梭在绿油油的桃林中,丰收的喜悦绽放在每张黑黝黝的脸庞上。


占地千余亩的桃园,每年6月初至11月中旬是丰收季,年产量达500多万斤。每一枚桃子都承载着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重托,远销各地,名扬四方。


其实,张家桥村已有20多年的冬桃种植历史,但长期以来,冬桃种植都是一家一户零散种植,没有形成规模与品牌效益。村民们的腰包一直鼓不起来,张家桥村还戴上了全县贫困村的帽子。


直到2015年,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张家桥村也迎来打翻身仗的机遇。


“咱们有种冬桃的底子,但必须改变传统种植的旧模式,走出一条优质高效,规模经营的新路子。”村镇干部敲定发展方向,挨家挨户征求意见、集思广益。最终,“量身定制”的张家桥村致富方案出炉——全村耕地统一流转,成立衡水永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经营。


“公司刚成立,大伙每天长在桃园,精心呵护,记录着桃树每天的变化,积累种植经验。”村支书张勇说,尽管用心、细心,但还是难逃冬桃最大的技术问题——病虫害和鸟嘬。每每看着落在地上的桃子,他们疼在心里。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张勇带领乡亲们到省市农技部门和大专院校请来专家,到田间地头培训,手把手指导大家掌握新技术。一年下来,在专家悉心指导下,他们引进了一系列防治病虫害,无污染,优化品质的先进技术,为确保冬桃优良品质奠定了基础。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家桥冬桃以脆甜爽口、绿色环保的特色赢得了客户的广泛好评,首批20多万斤冬桃,仅三四天就销售一空。2021年春,张家桥村与中国农科院联合开发了12个冬桃新品种,注册商标“张家桥”,实现了标准化生产。根据“立足衡水,深耕京津冀,桃香满天下”的营销策略,公司与北京新发地、衡水吉美超市、沧州盐百超市以及多个网销平台建立了稳定的购销合作关系。


张家桥村可不只冬桃这一件宝。2018年春节后,张家桥村开始打造生态农业循环产业园,以每斤14元的价格购进第一批肉牛,总共300多头,平均每头重800斤。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喂养,大部分肉牛长到2000斤,一头牛最少能挣6000元。此外,该村还投资200多万元购置了9台茎穗兼收玉米联合收割机,免费收割崔家庙镇、码头镇和古城镇部分村庄乡亲们的玉米秸秆,利用购置的4条机械化秸秆加工生产线加工成肉牛饲草,除了满足自己的肉牛养殖场外,还销往内蒙古、新疆、辽宁、吉林、河南、山东、湖北等地。据统计,每年他们可免费收割玉米秸秆3万吨,为乡亲们节省收割费用200万元。


一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态循环链,构成了张家桥以村内小循环为主体、村内村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助推张家桥村走上一条生态优先、产业发展、企业获利、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农民富

家门口变身“上班族”


产业兴,农民富。短短几年时间,张家桥村民们的日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在桃园、牛场变身“上班族”,腰包越来越鼓,日子也如冬桃般红红火火,甜透了大伙儿的心。


前几年,村民郭彦平的孩子得了红斑狼疮,家里因病致贫,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她已成为冬桃基地的一名技术工,剪枝、嫁接、疏花、疏果、套袋,样样在行,早已脱贫。“家里流转了11亩地,每亩地每年租金1000元,这就是1.1万元。我平时在园里干活,一年少说也能干300天,一天工资60元,这又是近2万元。丈夫在村里的牛得草牧业喂牛,一年能挣4万元。我今年60岁了,真想不到这个岁数在家门口干活儿,能挣这么多钱。”郭彦平脸上洋溢着止不住的喜悦。记者来到牛得草牧业的牛场内,负责人张文仲正忙着和客商谈价。他说,自己家祖祖辈辈是“牛经纪”,万万没想到,到了他这一辈能把牛养得上规模,还能带领全村致富。 



如今,张家桥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到两名成员在公司打工,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收入1.5万元以上。工资加租金双入账,让每家收入翻了几番。“活儿不累、手里有闲钱的日子,甭提多美了!”“过去挣钱要背井离乡,现在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就能挣到工资。”……走在张家桥村里,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晒”着自家的幸福小日子。


共享发展红利的不仅仅有张家桥本村的村民,周边乡镇的数百名村民都成了受益者。冬桃园负责人张文良笑言:“桃园最忙的时候,有400多名工人,每天中午能吃4000多块钱的包子。”


扶持一村、辐射一片、带富一方。阜城县崔家庙镇党委表示,张家桥村的发展模式可复制推广到周边村,将形成两万亩冬桃种植示范带,打造集桃花观赏、冬桃采摘、休闲旅游、农家餐饮于一体的生态乡村旅游模式,让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乡村美

村民家门口乐享文化盛宴


蓝天白云下,绿树红花旁,一幢幢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条条蜿蜒的乡村公路干净整洁……漫步在张家桥村,处处都是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为加强村庄文化建设,村里请来衡水日报社国艺馆书画家刘振清、姜文华进行策划和创作,将桃文化、牛文化和部分国学文化转化为书画艺术,绘制文化墙50余处,打造了手绘小镇和国学一条街。村里主要街道两侧都是多姿多彩的巨幅墙画,村民犹如生活在艺术长廊中,各地拉桃客商和前来采摘的游客更是把这里当成了网红拍照地。此外,市里帮扶队员在村里的墙体上绘了一幅幅涉及德育、法治、家风的宣传画,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寓教于民,深受老百姓欢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推进,才能真正改变村子的落后面貌,也改变村民们的精神面貌。2020年河北省基层文艺院团“七进”惠民演出,派出天津市津红评剧团走进冬桃之乡张家桥,进行了为期6天的演出;阜城县评剧团也为张家桥冬桃种植基地带来了精彩的文艺演出……文化盛宴摆在家门口,令村民们大饱眼福、啧啧称赞。


昔日“弱马”逆袭成“黑马”,张家桥村在乡村振兴路上奋力前行。如今,该村创出“冬桃之乡”“手绘小镇”品牌,入选“河北省美丽休闲乡村”,还登上了央视荧屏。不久的将来,这里又会增加一张崭新的名片。“村里正在建养老院,高端大气上档次,俺们养老都不愁了。”村民们笑得合不拢嘴,对未来的日子,又有了新的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