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是衡水中学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指导理念之一,具体指的是情感的温度、心理的调适度、语言的鲜活度、主体的参与度、思维的有效度、目标的达成度。当“六度”理念与政治学科相融合,又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让我们来听听衡中的政治老师们是怎么说的吧!


情感的温度  苏松松老师


政治课程教学中情感的温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做有情怀的教师,呈现充满情感温度的有爱的课堂,才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苏醒,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满足学生获得知识的喜悦。


  • 用尊重开启情感温度——小开端,大成功


情感的温度需要创造和发现,学生的主动性需要尊重。课前的寒暄,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平等对待学生、走进学生,关心他们的近期生活与心理状态,传递温暖,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心情舒适,从而开启有温度的课堂教学。有温度的教学导入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促进学生自主成长:在导入新课时用他们关注的时政热点方式进行,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国家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关爱国家的情感,提升素养;结合视频导入,激发乐趣,触及思考,在师生交流中,传递情感温度,传递正能量;老师要尊重学生,“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选择热点,提出问题,让他们进行交流利用导入引发情感共鸣;在讲选择性必修一第二课《国家的结构形式》时,由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的发言,让学生思考捍卫一个中国的意义;导入结合时政新闻,让学生进行探究,抛出本课讲授的问题,课未上,学生已经处于活跃状态,积极探讨。学生愿意入主课堂,老师带着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主动探究。


  • 用兴趣激发情感温度——小兴趣,大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兴趣的火焰,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一场激烈的辩论,一段有趣的小品表演,一段优雅的手势舞,足以让学生心中充满温暖,使课堂充满情感的温度,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位维维老师的公开课,带领学生学习并表演《强国一代有我在》手势舞,将课堂氛围拉满,将情感温度点燃,学生很自然地被教学吸引,产生更强的求知欲望,教学效果在有温度的课堂中自然而成。曾孟维老师带领学生在场内找证据,课堂活跃,笑声阵阵;时红艳老师让学生模拟法庭,设身处地进行参与,寓教于乐。用兴趣激发情感温度,学生在乐中学,感受到知识的温度。


  • 用生活经验触动情感温度——小课堂,大智慧


政治小课堂,蕴藏大智慧。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是教材内容取之不尽的源泉。要让课堂教学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营造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提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温度,从而提高政治课教学的效果。

在《文化生活》第九课《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中播放《时间都去哪了》的视频和音乐,让学生思考并感受文化的力量,当时因为疫情封校,学生近两个月时间没有回家,歌曲唱毕,很多女孩子哽咽哭泣,一个很日常的上课设问,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温度,学生从中体会了父母之爱,懂得了感恩父母,感受到文化引发的情感共鸣,明白了发展中特社义文化的总体要求,在情感温度的触动中,将“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 用故事升华情感温度——小故事,真情感


讲故事是政治课堂的特点,充分利用课堂讲好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传播时代声音,传承民族精神。在故事的讲解中,在有温度的课堂体验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位维维老师的公开课,亲自示范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鼓励学生进行党员故事讲述,学生进行动人心弦的分享,讲述黄文秀、焦裕禄等共产党员的故事,并阐述自己的理想,以及为实现抱负应该做的必要准备,将课堂氛围拉满,将情感温度升华,学生很自然地从活动探究中体会书本的理论知识。在《价值与价值观》一课选取张桂梅的故事,展示她建立学校、行走于大山的真实故事,她的付出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令学生充满敬畏,使学生感受社会的温暖,内心深处受到鼓舞和激励,明白真正的人生价值。课堂有温度,学生情感有升华。


总而言之,没有情感温度的课堂,不利于学生的身心成长。教师要让课堂充满情感的温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健全学生的身心,在具有情感温度的课堂里,才能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打造有温度的情感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尊重生命,让学生快乐学习,收获知识,获得成长。


教师简介




苏松松,中共党员,硕士学位,毕业于陕西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现任高二1部政治教师,入校以来,表现积极,重视学习与实践,具有终身学习意识,深受师生喜爱,以身作则、教学相长,愿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河北衡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