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是衡水中学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指导理念之一,具体指的是情感的温度、心理的调适度、语言的鲜活度、主体的参与度、思维的有效度、目标的达成度。当“六度”理念与政治学科相融合,又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让我们来听听衡中政治老师们是怎么说的吧!
思维的有效度
杨晓方老师
良好的思维能力是优秀的理解能力与智力水平的标志,而教育是促进人类思维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开拓思维的有效方法,提高其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其学习质量的提高。有效的问题设置是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提高思维有效度的重要抓手。
01 精选话题,贴近生活,活跃思维
教学问题设计要“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适当地引入直观材料或电视剧电影片段或时政热点来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充分调动思维积极性,并主动去探索寻求答案。在新学期的开学第一课中,维维老师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这一时政热点设置疑问:疫情之下为何要办冬奥?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举办冬奥会的意义。
教学问题设计要“悬”。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认真分析教材,寻找最佳处创设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对所讲内容产生一种急于追下去的心理,因而注意力倍加集中,求知欲倍加旺盛。于海洋老师引用《甄嬛传》中的“银针试毒”片段,引发学生对“银针能试毒”的质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同学们积极投入到课堂的探究之中。
02 巧设追问,难易有度,探索思维
问题设置要有梯度,教师必须要重视对思维过程的引导。引导学生去分析和研究,一步步、一层层地启发问题,自然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知识的认知逐步深化。黎美华老师在讲解《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一课时,结合中美两国的勋章设计,引导学生思考“中美两国勋章的设计元素有何差异?为何会出现这种差异?我们该如何看待和处理这种差异?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带来怎样的影响?”问题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由表及里,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环环相扣。问题设置要有深度,所提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所提问题的内容应包括学习的重点、难点、热点。只有当提的问题具有思考价值,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问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使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教师可以定期开展思维训练,同时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过程的了解与指导,以“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么想?”等问题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关键的、有效的、正确的、科学的语言清楚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思维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及时的指导与思维训练。
03 留白存疑,守正创新,发展思维
留白不是简单的给学生留时间,通过留白刺激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留白促进学生的参与,促成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的发展,要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感,有所得,真正提高发展的思维。教师还要教会学生以多种思维方式解答问题,灵活调动头脑中的知识,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创新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而打破其思维定势。
要着力培养学生树立辩证思维。事情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中会存在着特殊,必然中也会存在着偶然,经常中也会存在着异常,因此要提醒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批判性思考需要教师养成在课堂上反复演示自己的过程的习惯,并尽可能给他们时间来练习类似的过程。徐欣成老师在讲解“如何看待传统化”的相关内容时,组织了一场“传统文化是财富还是包袱”辩论赛,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培养其全面、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
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结课留白为知识迁移应用做好铺垫,又能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从政治小课堂延伸到生活大课堂,增强教学艺术性。这就需要教师懂得创新思维指导方式,重视对思维训练方式的创新,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构思,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提高。宋双双老师在讲授《国际关系》这一课时,结尾设置了一个开放性问题:面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对我国的抹黑与打压,如果你是外交部发言人,你将对他们说什么?这个小活动既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04 深研课标,探索规律,转变思维
问题设置应该以课标为导向,致力于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认真分析课程标准进而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所要求重难点的地方设计问题。根据教学目标培养的方向来看,如果老师想获得一个事实,是问事实性的问题,或者是经验性的问题;如果想要激发学生思考的时候,问创造性的问题,或者是评价性的问题,要学会运用不同类型的问题,发展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注重设计创造性的问题。还要围绕学科基本概念和理论,精准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设置真实情境问题,科学组织课堂,给学生创设一种真实的、复杂的、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学习任务,以问题为抓手,打开学生思路。
思想政治学科任务主要包括“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以学科任务导向为标志,考查学生能否综合运用相关学科内容,参与社会生活实际,在真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此,我们要转变思维,在了解学科任务、问题情境和学科内容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需要准确把握不同学科任务在高考试题中的表现、与现行高考考查要求的关联性的规律,更好地服务我们的教学。通过议题式设计、大单元式设计等方式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引导学生打破教材对思维的限制,从宏观把握教材框架内在逻辑,形成对一个事物完整、全面、系统的认知。
“头脑不是等待填满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炬”。点燃什么?就是点燃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作为老师,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去把它融合到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授之以渔,让他们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世界。
教师简介
杨晓方,中共党员,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现任高二2部政治研课主任。执教以来,工作认真踏实,曾获得河北省优质课一等奖,衡水市优质课一等奖,学校命题比赛一等奖、三三三教学法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最受欢迎教师、优秀教师、高考明星教师、优秀研课主任、优秀师徒等,所带班级成绩优秀,深受学生喜爱。
来源:河北衡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