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秀(1902—1926),原名王其彭,又名王其朋,故城县三郎镇南镇村人。1920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学读书。1921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保定市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员。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预科学习。1925年5月,奉命赴洛阳恢复中共党组织,后任中共洛阳地委书记。1925年秋,领导成立洛阳农民协会,在农民中发展共产党员。1926年3月4日,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及当地土匪组织袭击,最终因伤势过重不幸牺牲。


王其彭出生在故城县三郎镇南镇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兄弟二人,父亲王相衡是当地较有名气的富绅。他自幼好学,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先后在枣强大波罗村小学、枣强高小、冀县中学就学,1920年考上了保定育德中学。王其彭的父亲是一个封建旧思想很浓厚的人,想让他继承自己创立的家业,不许他外出求学,并给他订了门婚事,妻子是本县(原属山东武城县)前花园村的霍秀云。在父亲的百般逼迫下,他只好结了婚。但胸有大志的他一直对现实心怀不满,立志要改造社会。他再三恳求,终于做通了顽固父亲的思想工作,婚后不久便和唐林村的同学武鸿钧去了保定育德中学。


保定育德中学始建于1905年,是河北同盟会的总机关,是当时保定革命活动的中心,为中国革命事业输送了大批人才。刘少奇、李维汉、李富春等老一辈革命家也曾在此就读。那时育德中学继“五四”运动之后,课程颇能迎合时代潮流,俨然成为保定文化的中心,是有志进步青年向往的地方。王其彭在校学习成绩优异,并积极参加组织各种进步活动。1921年加入了邓中夏组织领导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由于其表现突出很快便担任学校青年团书记,1922年11月(据保定德育中学所提供的资料记载)经王锡疆介绍加入共产党,成为故城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人。之后,王其彭担任社会主义青年团保定地委书记。


1923年,王其彭育德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哲学预科,更名王中秀。在北大这个共产主义摇篮,他结识了何孟雄、罗章龙等共产党革命先驱,并加入李大钊发起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理论上工作上都有了极大的进步。据他的北大同学武鸿钧回忆,王中秀努力学习革命理论,并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分配的各项工作,表现出了其对党的极大忠诚。因各项工作成绩优异和革命工作需要,1925年2月,王中秀退学,被中共北京地委任命京汉路郑州工会秘书。


王中秀的同学武鸿钧(枣强唐林人)在1955年写的回忆材料中提到,1925年5月,王中秀被陇海铁路总工会聘任秘书职务,并奉命恢复中共洛阳党组织。在此期间,正值国共两党合作,王中秀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并创建了国民党县党部。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公开组织发动工人罢工运动、农民运动、学生运动,掀起了洛阳革命运动的高潮。同年夏,被任命为中共洛阳地委书记。在他的领导下,恢复了洛阳铁路工会,并在洛阳北乡建立了农民协会,发展中共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多人,壮大了党的力量。


当时正值军阀混战,直系军阀吴佩孚攻打驻防在河南的国民二军岳维峻部,吴勾结当地土匪、红枪会,企图把国民军赶出河南。王中秀团结陇海工人,以工会力量积极赞助国民军抗吴战事。对他的这些举动,吴佩孚切齿痛恨,扬言要报复他。他不畏威胁,仍然带领大家带病奋斗在第一线。1926年3月1日,国民二军撤往豫西,在洛阳遭到红枪会的埋伏,激战三昼夜才脱险西去。国民军去后,他为了镇定人心,并未躲避。4日早晨,吴佩孚部下及红枪会土匪手持大刀,涌入王中秀住处,口呼杀王中秀,逢人便砍。同住的洛阳工人运动负责人戴元培当场死亡。王中秀也身中数刀,一条大腿被砍断,流血倒地。铁路工人们赶到后,将其紧急送到医院救治,终因失血过多,伤势过重,四日后逝世于洛阳医院,时年24岁。


据目击者讲,王中秀在救治期间,忍受剧烈痛苦,丝毫没有半点消极表示。临逝时,不但没有说一句安置他自己家事的话,而且还屡屡督促同志们保存好组织,完成党的工作。中共早期领导人、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罗章龙,在《向导周报》第162期发表了署名文章《悼我们的战士——王中秀同志》,颂扬了王中秀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称其为“酿成革命的酵母”,这篇文章后来收录到他的《革命战士集》里。罗章龙的《革命战士集》,后来又被收录在《河北文史资料选集》中。


罗章龙还写过两首关于王中秀的诗。


其一:《文虎、游泳、中秀三人自洛阳到观音堂道中宿铁路工棚》


浩荡邙山万壑陈,千山落日大河驯。

道棚虽小人群阔,又伴工潮到孟津。


其二:《咏王中秀》


少年英隽王中秀,亢慕义斋火正熊。

河朔横行军阀怖,以身殉职恸西宫。


第一首诗是在王中秀生前写的,第二首诗是在王中秀牺牲之后写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王中秀无限的爱戴和怀念之情。以罗章龙先生当时在党内的身份和影响来看,王中秀同志确实是我党的一个优秀人才,他的牺牲是我党的一大损失。


王中秀在北大上学时,1923年暑假期间,曾回故城老家做过一次社会调查,发表在1924年5月的《平民周报》第九期上,题目为《直隶故城县农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涉及农村土地享有权、土地价格、租税、农民的收入、工作时间、农村的报纸、学校等多方内容,非常详细。在农民对时局的看法一栏中,他写道:“农民对时局是浑浑噩噩,顽固不化,并无明瞭的表示,毫无些许意见。这都是交通不便,教育不普及所致。”这次回家他还力劝父亲把家里的土地免费分给村里的穷人,遭到了父亲的拒绝。他还表示,以后有时间还会回老家做这样的调查。可惜他英年早逝,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王中秀牺牲后埋葬在河南洛阳。2001年,“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在河南落成。纪念馆内收录的《洛阳市党史资料通讯》中,就有关于王中秀革命事迹的记载。此外,《河北近代历史人物辞典》《河北文史资料选辑》《衡水革命老区概览》《方志河北》微信公众号以及《三郎镇村志》中也有对王中秀的记载。


新中国成立后,王中秀的妻子霍秀云被定为烈士家属,政府安排她到养老院生活。后由其侄子王洪所赡养,1978年去世,享年80岁。


作者:刘炳才 贾义乾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