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冀衡农场举办了最早的农技人员培训班,先后两批培养了一百多名各类农技人员,这些人后来被派往全国各个垦区,为新中国农垦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全国农业机械化的摇篮。 

当年的冀衡农场,是新中国第一个拥有最先进的农业机械和大片良田的国营农场,农产工人们骄傲、自豪,干劲十足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

1953年河北省第一拖拉机站。

近日,衡水市小麦进入集中收割期,麦浪滚滚,机器轰鸣,群众脸上笑意盈盈,一片繁忙的收获景象。“俺家有10亩地,今年小麦亩产达到1400余斤”武邑县清凉店镇李石店村的李女士说。据统计部门资料显示1949年小麦每亩仅78.4斤,新中国成立以来衡水粮食生产取得了巨大发展,成为全国和全省粮食主产区。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确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取消农业税,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农民可以将手中的粮食按市场价格出售,对粮食流通领域的补贴改为农民的直接补贴,并对小麦等主粮实施最低收购政策。

阜城县阜星农业园区工作人员正在对刚刚收割的高粱进行烘干处理。

高粱丰收。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衡水在历届党委、政府决策部属下,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坚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强组织领导,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农业产业化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水平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建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77家、市级龙头企业40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29家;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一个(饶阳县)、全国一村一品特色示范镇(村)14个。桃城区春耕。

武邑县武邑镇西张桥村农民在武罗农产品专业种植合作社采摘西瓜。

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夯实稳固,衡水逐渐成为河北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主要生产小麦、玉米、谷子、薯类、棉花、花生、大豆、苹果、梨、桃等。1949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亿元,1978年4.3亿元,1996年建市突破百亿,2008年突破二百亿,到2020年达到443.4亿元,是1949年的246倍,年均增长8.06%。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2020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1077.98万亩,总产436.49万吨;小麦产量214.06万吨占总产量比重49.04%、玉米产量214.5万吨占总产量比重49.14%、高粱产量2.48万吨占总产量比重0.57%、大豆产量1.20万吨占总产量比重0.27%。枣强县王均乡国东种植合作社的农民在采摘甜瓜。

饶阳县王同岳镇农民正在大棚忙碌。

蔬菜播种面积96.01万亩,总产284.33万吨。园林水果产量106..9万吨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近几年全市充分利用地理优势,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生产,重点发展高效益畜牧农产品生产,着力建设京津“菜篮子”基地;2020年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4%。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不断完善,相继建成多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现代化示范区,培育壮大了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20年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7.1%。

深州蜜桃种植。

武邑县龙店镇西王孝村村民在大棚采摘蘑菇。

1949年衡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畜牧业生产从弱、小、散逐渐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不断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调整畜牧业品种养殖结构。畜产品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主要畜禽产品产量稳步增长。2020年末全市生猪存栏127.8万头、禽类存栏2641.7万只。畜禽饲养量增加、出栏率提高,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全市肉类总产量从1949年的不足300吨增加到2020年的25.9万吨,其中猪肉产量为14.9万吨、禽肉5.3万吨。随着蒙牛、新希望、泰国正大、大北农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衡水,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畜牧业发展。禽蛋产量24.8万吨,牛奶产量35万吨。

阜城县霞口镇梨花授粉。

正大养鸡智能化控制室 。

在党的领导下,衡水市农业生产取得辉煌成就,农业经济结构持续调整优化,现代农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农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展望未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全面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共同奏响提升衡水农业质量效益、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强劲乐章!


通讯员 刘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