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却也是治疗一些疾病的最佳时机。中医重视防患于未然,遵循自然界的变化,“冬病夏治”是中医治已病、防未病的疗法,三伏贴起源于清朝,便是“冬病夏治”的一种疗法,又称三伏天灸。今天,我们衡水四院中医科带来了一点三伏贴可冬病夏治方面的小知识,以飨读者。


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三伏天气炎热,人体皮肤温度、湿度最大,气血趋于体表,毛孔最为开放,药物容易透达脏腑,是治疗、调整疾病的最佳时机。


一般来说,三伏贴适合体虚、阳虚的患者,此类患者每到冬季天气转冷时,身上的一些老毛病就会复发,中医称之为“冬病”:病症多表现为虚、寒、里、阴;发病部位多为肾、肺、关节、鼻、肠胃等;具体表现多为咳嗽、畏寒怕冷、腹泻、风湿性心脏病、慢性鼻炎等,中医将此类表现综合称之为“阳气虚衰、病症深里、寒邪侵袭、机体免疫抵抗力低下等”。


“三伏贴”,简单的说就是借用一年当中阳气旺盛的时节——三伏,弥补本身不足的阳气,用药物渗透皮肤,刺激穴位,进行疏通筋络、调理脏腑、温阳利气。它针对不同的疾病,使用不同的辛温外用药才,如生姜、白芥子、细辛、干姜、川芎等,贴敷在对应的穴位上,此时的药效比平时更加显然。



三伏贴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哮喘、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体质虚弱导致的反复感冒等疾病,中医辩证以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者。


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辩证属于脾胃虚寒证者。


3、风湿免疫性疾病: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4、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5、儿科疾病: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感冒、脾胃虚弱等。


6、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月经不调、宫寒等。


7、其他:阳虚体质人群。


禁忌症:


1、三伏贴属于贴于皮肤的外治法,皮肤破溃、感染或严重皮肤病者禁用。


2、出血、发热、孕妇、结核、支气管扩张、女性经期、血液病患者,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禁用。


3、瘢痕体质,过敏体质禁用。


4、因三伏贴为中药制剂,有明显中药气味,既往因气味诱发严重哮喘、癫痫、精神类疾病发作的人群禁用。


 注意事项:


贴敷后自觉局部痒、刺痛的,可适当缩短贴药时间,贴药部位在6小时内不要碰冷水,贴药后2天内不宜冷水冲凉或游泳。


贴药期间:忌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戒鱼、虾等易导致过敏的食物;忌易化脓食物:如牛羊肉、烧鹅、花生、荔枝、榴莲等及其他煎炸食物。


2020年贴敷时间:


初    伏:7月16日——7月25日

中    伏:7月26日——8月4日

中伏加强:8月 5日——8月14日

末   伏:8月15日——8月24日


作者: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科 宋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