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前策划周密。该校结合桃城区的教育实际,综合考量本校在师训干训中汲取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全面研判师训干训的努力方向,“沉下去”走基层,广泛征求学校干部教师基于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刚需。本着“面向全区,侧重乡村”的施训原则,在制定调研计划时,把赵圈镇中心校、河沿镇中心校、河东办中心校和邓庄镇中心校下属的中小学、幼儿园作为规定调研学校,市区内有代表性的部分中小学、幼儿园作为自选调研学校。按照培训课程的设置,在高校教授、科研专家、一线教研员和本校培训教师团队中优中选优,组建精良的项目培训师资团队,细化授课教师的行程安排以及接送、食宿等服务工作。
训中笃行务实。该校组织参训学员签到从传统的纸质手签方式,改变为“蝌蚪”电子扫码签到签退和“贴笑脸”签到。自创新管理以来,参训学员的出勤率达到99%以上。在学员的参训方式上,该校采用创建学习小组,建立微信学习小组群,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协同合作、自主研习的形式,增强了参训学员的交流互助和参与度。在关注教师业务水平提升、知识结构改善的同时,充分重视他们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充实,坚定其政治立场和人民立场,引领教师在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过程中,塑造学生生命,开启学生智慧,实现立德树人。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校长和教师的成长愿望,实行“分餐制”培训,满足培训对象多样性的需求。培训结束后,要求参训学员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节点结合所学所获撰写研修心得、教学设计和管理案例,项目组整理后辑印成册。在学员的考核上,该校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美篇”和研修日志、总结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学员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热情,确保了培训的质量。
训后随访视导。该校在集中组织全年的培训后,以项目组为单位,深入全区中小学、幼儿园,采取听评课、访谈、调研问卷等形式,带着任务对参训学员进行跟踪随访。在随访中,以教研员和培训者的“双重身份”全程参加基层学校的课后教研、校本主题教研,指导基层学校教师锤炼基本功和教学创新,将学生发展成长作为终极目标。随访结束后,各项目组及时整理归纳听评课记录、访谈记录、调研问卷、教研记录,筛选出学员返岗后的优秀教学成果辑印成册。
教学宣传赋能。该校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各项目组培训学员微信群,在项目开班前,发布培训公告。为方便不能到现场的教师同步学习,该校利用湖城云课、抖音、斗鱼、快手等平台直播项目培训,以避免参训学员二次培训时的内容不完整、理解不到位的短板。
作者:王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