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但人吃五谷杂粮,孰能无病?尤其是脾胃病。脾胃一旦失常,生命就会失灵,百病就会滋生。金代脾胃大家李东垣曾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他指出喜怒过度、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劳役所伤皆为内伤脾胃之源。而现代人的健康杀手就是我们诸多的不良生活方式,试看那些上班族、减肥族、慵懒族、夜猫族及网络迷恋者,有几人能坚持吃上营养合理的一日三餐,尤其是早餐。又有几人能每天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肯定答案只占少数。于是乎,许多人就掉进了不良生活方式的陷阱,却浑然不知。因此。为了身体健康,我们一定要养护好人生后天之本——脾胃。
被誉为“烹饪王国”的中国,一直崇尚以丰盛的筵席来喜庆佳节、款待宾客。尤其是现代,人们生活富裕了,遍地开花的酒店、宾馆,给富裕起来的国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很多人为了满足口福,为了应酬而餐餐暴饮,日日斗酒,大鱼大肉。为了瞬间的快乐,而吃坏了脾胃,吃坏了身体。于是,脾胃病、肥胖症、糖尿病等找上门来。
因而,从养生来看,脾胃虚弱者日常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吃油腻,多吃蔬菜、水果,这就是我们提倡的“素为常”的科学饮食观点。
“酒是一把双刃剑”,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酒对健康影响的两面性。酒是一种富有魅力的饮料,有节制的适量饮酒对健康是有益处的。一杯酒下肚,首先会到达胃,所以古人有“胃为市”的说法。适量饮酒,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但是,胃对酒并不是能无限度或长时间地受纳。大量饮酒或酗酒会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难怪有人说“酒杯虽小淹死人”,一语道破贪杯的后果。
从古至今,一笑归天者有之,一怒丧命者有之,一悲而亡者有之,一思命终者有之,一惊断气者也有之。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喜、怒、忧、思、悲、惊、恐等情志的变化和人的五脏六腑是息息相关的。因此,为了自身健康,我们一定要注意自身性格、情操及道德的修养,做到心胸豁达,待人和善,遇事不斤斤计较,更不要对身外之物多费心思,这也是保养脾胃、祛病延年的妙方之一。
编辑:赵益彬
原标题:养好“后天之本”,防止百病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