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还会持续多久?这是大家目前最为关心的话题。近期确诊病人数量在下降,但是并没有停止。近期,随着复工潮的开始,会不会导致二次交叉感染,尚难定论,景区关门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前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升级促使旅游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根据建设周期,前三四年的项目,陆续进入建设收官或者试营业期,正是急需现金流的阶段,停工停业意味着银行贷款利息的沉重压力。运营中的景区,年前准备了大量的食材,签订了演出的节目,做了很多广告投放。特别是北方的景区大部分要靠冬季的灯会、庙会、滑雪、温泉等项目取得全年的大部分收入。疫情之后,投资不仅打了水漂,收入更是颗粒无收。其损失之大,足以让一个景区未来几年喘不过来气。


当下,想尽办法活下去才是王道。只要一息尚存,就能起死回生。一旦断气,就意味着出局。建议景区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尽快止损。年前储备的粮油、肉蛋、蔬菜、饮料等食品食材,可以联系上游供应商,看看是否能够退货,返回厂家。特别是保质期比较短的食品,可以让厂家捐献给灾区。疫情期间,很多城市蔬菜、粮油供应并不完全通达,可联系大型商超、社区商店帮忙代销代售。景区还可以在口碑、美团等平台上开通蔬菜食品配送服务,用当地消费消化库存。景区如果靠近城区或者社区,还可以让留守的厨师为社区提供餐饮等外卖业务。公司为春节采购的酒店用品、工艺品、文创产品、办公用品等,可以跟厂家商量,延后付款。相信为了长期合作,大部分商家会愿意配合。总之,要快速出货,减少库存,回笼资金。亏或者赚,都是暂时的,现金流才是景区的命根子。


第二,减少开支。这段时间,景区不必要的支出要尽量减少,暂时冻结招聘编制,如果有人离职不要急着补进,以前有的末尾淘汰还要继续执行,要让表现优秀的人留下来,不合适的尽快离开。轻装上阵才是最重要的。


同时建议公司员工都要控制家庭开支,节衣缩食,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财力实在紧张的景区,要与员工商议,只发基本工资,高管减薪,共渡难关。


第三,向华为学习,用期权、股权来稳定队伍。比如,可以跟员工商议,上半年大家都拿基本工资,下半年旅游业复苏,公司有了稳定现金流,再逐步返还大家应得的收入部分。盈利能力不错的景区,可以用未来一段时间纯利润的一部分,作为员工的激励期权,用期权置换工资,兑付期3-4年,每年可兑付一部分,离职作废。如果以上都无法解决问题,景区还可以向员工出让一部分股份,通过员工持股的方式,捆绑住团队。


第四,要保护好员工的安全。此次疫情病毒的传染性威力不可小觑,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死亡病例都已经超过了2003年SARS。景区要做好员工的排班,采取一切措施,避免员工感染病毒。在家休假的员工,也要每天做好监督,要求员工务必遵守防疫要求,力保万无一失。毕竟员工才是景区最大的财富。


仅做到这层还是不够的。03年非典的时候,阿里全员在家办公,马云和高管们拿着通讯录,给全体员工挨个打电话,关心员工的生活情况,试想,如果这个时候管理层对员工不管不问,或者只是催工作,那么,坐在员工身边的家属,听到了会是什么感受?当年,阿里为了让员工能安心在家办公,提前一个多星期给每个员工的家里都装上了宽带,配备了电脑,使员工在家里可以无障碍地联系,很多业务都是在家里完成的。因此,经常有客户打电话过来,是员工的家人接听的。但是他们都会说,您好,这里是阿里巴巴。


第五,要保护好景区财物,做好设施维保。景区关闭了,但是很多设施设备并不能关闭,酒店、餐厅、客栈等都还需要继续维保。还要避免因为设施老化,引发火灾等重大事故。也要防止关闭期间,被趁虚而入,发生偷盗事件。安全重于泰山,一刻都不能放松。


第六,可以向政府和行业组织的寻求帮助。如果能从政府那里申请低息或贴息贷款,甚至是财政补贴,那当然是最好的。还可以向政府申请,免交或缓交员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如果不裁员,争取政府给予在职员工几个月的在岗补贴。最后,不要忘了,向政府争取水、电、气、暖、污水处理等方面的补贴。


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   张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