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景县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科学研判经济运行和产业发展情况,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建设双胜利。截至2月17日,全县121家企业通过审批复工复产;全县财税收入完成2.99亿元,增长2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9亿元,增长40.8%。
强化统筹协调,有序推进企业复工。组织工信、发改等部门对全县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到113家规上企业目前共接到订单19.5亿元,94%的企业复工复产意愿比较强烈。针对企业发展诉求,该县坚持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强化分类指导,科学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对海伟、鑫源、瑞朗德等涉及医疗防护用品生产和东亿达、凯骏等民生保障类企业,积极创造条件,支持企业提前复工复产,加班加点生产;卡斯卡特、华鑫、博索尼等有出口订单的全县重点骨干企业和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在严格履行手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及时复工复产;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建议其推迟复工复产,或者分割作业空间,减少人员密度,严把疫情防控,审慎复工复产;对13个总投资110.6亿元的重点工业项目和25个总投资38亿元的城建工程,要求相关单位积极做好项目审批、土地征收等前期准备工作,完善各种手续,为项目工程早日快速开工做好准备。同时,进一步强化责任,砸实企业主体责任、县级领导包联责任、乡镇和县高新区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顺利复工复产、正常经营运行。
强化精细管理,全面抓好企业防控。该县出台了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实施方案,下发了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六必须”防控承诺书等文件,明确了18项清单要求,为企业做好复工复产准备工作提供了遵循和标准。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疫情防控机制,严格按照18项清单准备好复工复产各项条件,围绕“六必须”作出承诺,向所在乡镇提出复工复产申请,企业所在乡镇安排分包责任人实地逐项审核把关,经县工信局进一步核查确认,上报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备案后方可复工复产。企业复工复产后必须加强日常防控,厂区、食堂、宿舍每天全面消毒,车辆、物资进出全部消毒,人员全部佩戴口罩作业,进出严格体温检测等。对职工流动性大、不易掌控问题,该县特别要求有条件的企业,安排返岗职工全部在企业住宿,每个宿舍不能超过2-4人;对确需往返的“走读”职工实行“两点一线”管理,由企业所在地乡镇出具“通行证”, 即《务工人员进出村、小区和企业证明》。企业职工出村(小区),由所在村(小区)检测体温,并在通行证上登记体温和出行时间,到企业后再次检测体温,并登记体温和进厂时间,离开企业返回村(小区)时,依然按此程序办理,由企业、村(小区)负责评估职工上下班路途用时,每天检查一次。制定出台了《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督查方案》,由县直有关部门组成工作专班,对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和协调,对发现问题的企业要求其立即停产限期整改,完不成整改的取消其复工复产资格,确保企业复工复产的各项标准条件全部落地落实。
强化服务保障,全力支持企业发展。该县制定出台关于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支持帮扶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相关税费;对受疫情影响暂时无力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可延期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强化资金支持,对生产、运输、销售疫情防控重要医用和生活物资的企业,金融机构不得抽贷、断贷、压贷;对直接服务疫情防控或受疫情影响较大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协调金融机构采取展期、续贷等方式减轻企业资金压力,落实降率、减息等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传统企业转投应急产业和高新企业研发应急产品项目,设备投资奖补额度由5%提高到20%;对应急防控物资生产企业新上技改项目,设备投资标准从1000万元降至500万元,奖补额度从5%提高到10%。优化政务服务,对符合《景县支持工业经济发展及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十八条》《加快推进科技创新10条措施》等政策的企业、项目,及时研究审核,加大落实力度;对与疫情防控有关的物资生产项目,开辟一站式全链条并联审批“绿色通道”,确保尽快投产。同时,抓好原材料、重要零部件等方面稳供保障,做好电、油、气等生产要素供应,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记者:段文雅
通讯员:张海通 胡建海
编辑:于雁 赵家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