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夫,我真的太想孩子了,我真害怕自己被传染上病毒。”这是深州市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一位隔离人员给衡水市精神病医院副院长黄秀芹发来的信息。漫长的14天隔离期,该如何度过?一直在隔离点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的黄秀芹,成了所有隔离人员的“知心大姐”,让他们在留观期,隔离不隔爱。


在深州的集中隔离点,黄秀芹和她的同事是最特殊的“抗疫一线医护人员”,他们虽然不是直接为患者治疗新冠肺炎,却用他们耐心倾听和细心疏导,为隔离人员树立一座“心理安全屏障”。


黄秀芹在工作中


黄秀芹说:“对确诊或疑似病例亲密接触者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是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必要措施。然而在长达14天的隔离观察期间,很多人会经历失眠、焦虑、恐慌、甚至对抗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如不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很难顺利度过隔离期。”


针对疫情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被隔离对象的心理危机干预,2月3日,市精神病院派黄秀芹入驻深州市集中隔离点。疫情就是命令,作为心理卫生工作者,黄秀芹早已随时待命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线。


在和防控指挥部负责人讨论后,黄秀芹制定了一套心理干预方案:心理卫生工作人员和隔离点值班人员一起驻点值班,对出现心理波动的隔离人员随时进行心理干预,主要采取电话咨询、微信咨询,必要时进入隔离病区进行面对面一对一咨询。


刚接手隔离点的心理干预工作,黄秀芹便和接受医学观察人员及工作人员建立了微信群,叮嘱大家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找她聊天。她经常在微信群里发些心理生活健康小知识和心理健康科普知识,让大家了解疫情防护知识,锻炼身体、稳定心态、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小知识,让大家利用好这一安宁的修养环境放松心情,用舒缓的精神状态渡过这一特殊时期。黄秀芹在群里说:“遇到任何困难,有专业人员的帮助,有政府的支持,大家一起努力,没有过不去的坎。”


黄秀芹用微信指导年轻大夫


2月4日晚,一名护士给她打电话,一例被确诊患者的母亲躺在床上一句话也不说,也不吃东西,眼神迷茫。护士们也不知该怎么做工作,恐怕说的不恰当对隔离人员造成不利影响。黄秀芹告诉护理人员:这位母亲对自己儿子担心忧虑,恐怕儿子病情发展恶化,担心家里会不会还有他人会感染。对她这种担心应当给予理解,要经常问她有什么需要,尽管她不说话,但是在日常生活方面尽量鼓励她讲出来,不怕说的少,只要说就可以;可以利用亲情,让孙子孙女多给奶奶打电话扰动她的生活,让她的老伴多多电话交流,尽量多给她儿子病情好转的信息,给她生活的希望。按照黄秀芹的办法,这位老母亲在护理人员的精心照料下,终于慢慢解开了心结,知道儿子病情正在好转,老人家也愿意和护士简单对话,能够自己料理生活起居,慢慢走出了疫情的阴影。


在2月7日上午,黄秀芹被安排到隔离点对一名隔离者进行心理干预。这名隔离者与确诊患者有接触史,自己认为在家隔离就好,对于集中隔离不能理解,怕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最让她接受不了的是孩子才三个月大,因为隔离,不得不离开孩子,给孩子断了奶。这位宝妈被隔离后常常以泪洗面,心中充满了对不说实情的传播者的怨恨。黄秀芹耐心地听这位宝妈诉说,直到她把所有心中的不平都说了出来,告诉她:“在这场疫情面前,没有置身事外的人,你接触了感染者,但是我们大家和你一起来阻击疫情,观察隔离是为了更好的防护自己和家人,你暂时和孩子分离,做母亲的伤痛可以理解,你可知我们工作人员也放下了自己的孩子和家人来陪伴你们,有诉求可以讲出来,只要我们能做到的一定帮忙做到,能不能把自己在这儿隔离当成是为阻击疫情做贡献的一种方式,相信我们大家一定能度过这个难关。”在黄秀芹的安慰下,宝妈的情绪很快平静下来,对隔离也不再抵触。



护理人员每天面对可能会发病的隔离人员,心中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黄秀芹每天都会和护理人员沟通,对他们也给予心理支持,除了解除他们的心理负担,还鼓励他们用实际行动用自己最朴素的情感去感化隔离人员,驱走他们的心里阴霾,黄秀芹也被隔离点的人亲切地称为“知心大姐”。


10天隔离点的心理干预工作很快结束了,40多名医学观察人员陆续解除隔离,但是疫情心理阻击战还在继续,黄秀芹说:“我将随时待命,投入到新的疫情防控心理救援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