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衡水市首批两名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出院。


欣喜之余,来自深州市医院重症医学科、被抽调支援衡水市第三人民医院新冠肺炎病区的乔辉医生,依然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他太希望自己负责的病患快点好起来了!前几天,最疼爱他的舅舅离世,面对严峻的疫情,他强忍失去亲人的悲伤,选择继续忘我工作。



乔辉,42岁,张家口医学院毕业,2001年到深州市医院,曾在内科、急诊工作,2005年进入该院重症医学科。


据了解,在衡水市的县级医院中,深州市医院重症医学科组建较早,起步于1999年,2003年正式成立,最初只有3张ICU病床,现已发展为专业技术人员40人、床位12张的综合重症救治科室。乔辉坦言,他们的ICU病房,病人经常超员,“平时工作就很紧张”。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乔辉第一时间想到,这场“阻击战”需要呼吸重症方面的医护人员。他积极报名请战,要求支援一线。


1月30日下午1时多,乔辉接到院办室通知,让他下午4时前赶到衡水,参加培训后支援衡水市第三人民医院,到新冠肺炎病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我事先有准备,按照清单备齐物品,迅速赶往衡水。在所有支援人员中,我是第一个赶到的。”


当天下午,乔辉参加了新冠肺炎相关诊疗指南及穿脱防护服的培训,次日(1月31日)上午投入到工作之中。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传染病医院,穿上猴服(洗手衣),戴好口罩、帽子,套上鞋套,有些不适应。“手不能触碰头部任何部位,痒了也不能挠”。




这天半夜,乔辉接到电话指示,去某县接一位疑似病人。这是他第一次穿防护服,在长达6个多小时的工作中,闷热窒息,视物不清,各种操作都要摸索着来,非常艰难。“当时唯一的办法,就是走到温度尽可能低的地方缓一缓。出诊中途不能更换防护服,不能上厕所,太难受了!”困倦、眩晕,又渴又饿,乔辉咬牙坚持下来,完成了指挥部交办的工作,次日早上7时30分回到市三院。


2月2日,乔辉开始担任重症医疗组副组长,参加市级专家组的病例讨论。会上,他提出的观点与省里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发言得到了市专家组组长和市卫健委领导的表扬和肯定。


刚刚有了些许自豪,噩耗不期而至。第二天,乔辉在值班间隙看手机,一则消息让他掉下了眼泪——舅舅去世了!


乔辉是独生子,小时候,每年寒暑假都会去舅舅家住一段时间,与3个表哥为伴,度过了很多难忘的快乐时光。“姥姥只有两个孩子,舅舅比妈妈大17岁,兄妹感情特别好。爱屋及乌,舅舅对我,比对自己的亲生孩子还要好”。


乔辉不想被别人看到自己的脆弱,更不想因此耽误工作,选择了默默忍受。晚上回到驻地,关上房间的门,他再也抑制不住悲伤,躲在厕所哭了很久。“我是舅舅唯一的外甥,亲如父子。可在抗疫工作如此严峻的时候,必须继续工作,这是我的责任。”


接下来,乔辉经常主动加班。外出接病人、接治疗仪器,改装管路,调试参数,问诊查体、培训学习……每天工作结束后,经常是汗流浃背,头晕心慌。“重症医学领域知识更新很快,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各种新的理念以及各种仪器设备的应用。很想和同行多交流,多学习。”


乔辉的孩子上初三,现在由孩子妈妈照顾,一家人只能通过电话视频联系。“这次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去。回去之后也要继续隔离至少半个月。”


“这段时间工作确实不容易,感觉心理压力比较大。”乔辉说,他的压力并不是源于工作的劳累和潜在的风险,而是生怕病人出问题。“各级领导对医生、病患都特别关心、关注。我们会竭尽所能去救治,让病患快点好起来。大家齐心合力,一定能打赢这场抗击疫情的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