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着跃动的春潮,近日,记者走进了故城经济开发区河北奥冠电源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奥冠”) 的钠离子电池自动化生产车间。车间里,高速运转的机械臂、不断闪烁的显示屏,总能第一时间吸引人们的目光。
“这条生产线是我们抢占钠离子电池市场的关键。一定要保证良品率和稳定性,有任何问题都要随时反馈……”一句低沉而严肃的叮嘱,将记者的视线吸引到一位中年男士身上。只见他眉头微蹙,眼睛紧盯着显示屏上变化的数据,正在和工作人员交流。他就是奥冠董事长孟祥辉。
“高电位”回流——
一场义无反顾的能量跃迁
电流的特性是从高电位流向低电位。回首之前的十多年,孟祥辉也如电流一般,作出了相似的选择。
2000年,孟祥辉远赴德国柏林科技大学进修。其间,他先后在国内外核心期刊 《Elsevier》 《蓄电池》 发表多篇科技论文,申请并授权专利20项。当时,他的导师以优厚待遇劝他留在德国,而他却带着先进技术和满腔热忱回国了。“国内新能源刚起步,落差就是势能!”
回国后,他先后在多家知名电池企业担任技术副总,主导研发多项核心技术,逐渐掌握了国内储能产业发展的脉络与方向。
2010年,家乡故城向他抛出橄榄枝:政策扶持、土地优先、人才补贴……他毅然接任奥冠董事长,将德国严谨高效的工业基因注入生产车间。
此后,他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荣获“中国电池行业年度人物奖”“中国电池行业优秀企业家”等称号,企业也以破竹之势迅速崛起:
2014年,山东奥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成投产;
2017年,奥冠欧洲研发中心成立;
2018年,南非海外仓投入使用;
2022年,钠离子电池项目正式启动;
……
如今,秉承“成为中国最优秀的电池供应商”的企业愿景,奥冠在胶体电池、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生产领域持续发力,产品涵盖光伏储能、电动汽车、通信电源和UPS后备电源四大系列的数百个规格,营销网络覆盖全国,辐射世界60余个国家和地区。
对高效与标准的极致追求,让奥冠从传统的电池生产厂跃升为行业不可或缺的领军者。孟祥辉则像一块“高能电芯”,为衡水新能源产业蓄满第一度电。
“蓄电池”聚才——
一场蓄势待发的科研征程
优秀的蓄电池要具备稳定性强、循环寿命长、能量转换效率高等特性。奥冠则汇聚天下英才,组成高性能“蓄电池”,不断为企业发展释放着创新活力。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派驻‘科技特派团’、为企业出台‘科技创新券’,减轻了企业的经济压力,让我们能够心无旁骛搞研发。”孟祥辉说。
2020年以来,奥冠与德国技术专家克劳斯迪特尔·默茨、约瑟夫·西里亚开展技术合作,成立了25人研发团队,其中博士4人、硕士8人,协同开展技术攻关,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奥冠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等高校长期合作。仅去年,我们就先后组织5名科研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支持5名技术骨干参加省级以上研讨班、专题讲座。”对于人才培养,孟祥辉始终不遗余力。
如今,奥冠人才“蓄电池”的强劲动力在行业内大放异彩:在2022年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奥冠钠离子电池”项目晋级全国总决赛,系河北企业历史首次;团队研发的“外导包封式极板”“大圆柱动力锂电池”“高安全性圆柱电池”等多项专利技术和科技成果,填补了行业空白;2023年开展的“储能钠离子电池及关键材料研发”项目,入选国家级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项目;申请国家专利40余项,参与起草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4项……
久久为功方能行稳致远。河北省省级科技创新券实施迎来2.0版本,极大提升了企业资金周转效率;“衡水引才新十四条”“衡水学子回归计划”等政策持续推进,为企业注入人才“活水”;奥冠设立“人才创新奖”“突出贡献奖”等奖项,绩效分配、评先评优政策向高难度、高技术人才倾斜……
如今,奥冠已形成1名顶级专家引领、7名核心科研人员支撑、42名专职研究人员参与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团队。孟祥辉坚信,政企联动必将持续为奥冠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蓄能。
“产业链”织网——
一场生态共赢的“双碳”革命
一块合格的电池,要经得起高压,更要有持续放电的能力。
多年来,奥冠从“蓄能”到“放电”的坚守,离不开企业掌舵者对绿色发展前景的精准把握。
“奥冠的使命是‘服务绿色能源,完美人类生活’,‘双碳’是国家的战略目标,也是新能源发展的商机。”深耕新能源领域20余年,孟祥辉不仅有着企业家的追求,更展现着科研人员的执着与担当。
河北省钠离子电池工程研究中心设立在奥冠公司内。检测室内,高性能电池检测系统闪烁着灯光,数百节电池正在接受性能检测。孟祥辉边巡视边耐心介绍:“钠离子电池有着原材料资源储量丰富、高安全性与环保性、超长循环寿命等优势,但同时存在能量密度低的难题。”作为2022年度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之一,钠离子电池的潜力备受行业瞩目。
在孟祥辉的带领下,奥冠优先布局、抢占先机,取得了亮眼成绩。2023年“高比能量钠离子电池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被列为河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钠离子电池新产品成功晋级“2024雄安国际光储直柔技术应用大赛”总决赛;荣获“2024钠电产业技术创新突破企业”称号;建成国家级实验室、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平台,解决了钠离子电芯能量密度低的难题,实现了从前驱体设计、关键材料研发、电芯设计、系统设计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
奥冠公司展厅内的多媒体大屏上,播放着奥冠全产业链储能场景,涵盖工商业储能、光伏、充电桩等光储充一体化平台的应用案例,彰显着其在新能源领域的综合实力。
在衡水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中,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缺一不可。“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奥冠重任在肩。我们将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迭代,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孟祥辉坚定地说。
电流无声,却点亮光明。从胶体电池到钠离子电池,孟祥辉用行动证明,对科技和人才“池”之以恒的探索,终将点亮一座城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