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武强县医院,有这样一对五旬医生夫妻,他们逆流而上,携手并肩战斗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丈夫高克清今年57岁,是外科的一名大夫,妻子孙志维也已57岁,退休后的她由于工作需要留在了医院内科病房。疫情发生后,武强县医院闻令而动,仅两天时间建成发热门诊,组成医院专家会诊组。高克清被抽调到发热门诊轮流值守,同一时间她的妻子孙志维加入到专家会诊组。    


高克清正在整理病人信息


 6日,记者电话连线了刚从岗位上回到家的高克清,听说要采访他,他一再表示没什么,他和其他医生一样,只知道疫情来了,就要冲上去,这是职责所在。1月30日,发热门诊建成后的第一天,下午5时,高克清值守夜班,他按照事先培训的个人防护程序,洗手、戴口罩、帽子、穿防护服、带鞋套……穿戴好全套个人防护装备后,经过交班完毕,正式走上一线岗位。高克清刚一坐到座位上,四、五名病人围了上去,发热、咳嗽,发热、咽喉部疼痛……“是从武汉、湖北来的吗?”“最近有接触过武汉、湖北返乡人员吗?”……按照诊疗程序高克清一一进行妥善处理。就这样一直到忙到晚上12时,有时是凌晨1时、2时……高克清就这样一天又一天持续接诊着发热病人。


凌晨4时,高克清在叮嘱一名发烧病人物理降温后,才走出诊室。他按程序脱掉防护装备,洗手,从半污染区到清洁区,回到值班室。这时,放在桌子上的晚餐早 已经放凉,他拿起筷子匆忙往嘴里扒拉了两口。稍作休息后,高克清再次穿上一层层防护用品,回到自己的战场。早晨6时30分,又一发热病人来到门诊,高克清在处理完毕后,这时天已大亮,交班完毕,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他回忆当时的情景:当他躺到床上后一动也不想动,腿像灌了铅一样,四肢已经麻木。  


孙志维诊断病人病情

 

妻子孙志维作为医院专家会诊组一员,工作时间也是没日没夜。1月30日下午,孙志维刚从医院回到家,医院医务科突然打来电话,称有病人需要专家组会诊确定诊断和治疗。挂了电话,孙志维骑着自行车急速赶到医院,为两名病人进行会诊讨论。按照程序,该院专家组院内会诊完成后,要让衡水市专家组会诊确定,由于各县都需要市专家组会诊,所以只好排队等待。当会诊完成后孙志维回到家时已是第二天凌晨。   


到家后,孙志维刚开门就听到,“奶奶,奶奶……是你回来了吗?”原来两岁大的孙子在等着她。见到孙志维,孙子一下扑进她的怀里,伸出小手搂住她的脖子,一直对着她笑。看到这些,孙志维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一大早,孙志维起床简单洗漱,随便吃了几口饭,又匆匆赶回医院,进行新一天的值守。


孙志维告诉记者,儿子、儿媳常年在外地工作,孙子是她一手带大,跟她最亲。考虑到公公婆婆已经80多岁上了岁数,帮忙带孩子太辛苦,本想春节过后就会离职。可如今正是疫情流行的关键时期,她和丈夫作为人民的健康卫士,只好牺牲小家顾大家,逆流而上坚守在一线,为祛除病毒而战,为守护百姓健康而战!


记者:夏晓婷

通讯员:苏小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