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衡水市外宣战线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聚焦衡水湖生态、农村取暖、深化改革等主题,在央媒、省媒刊(播)发相关重点报道90余条。
鱼跃鸟翔,人湖共生。《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图文报道《衡水湖畔,守护“生命之湖”》,介绍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武大勇十余年扎根衡水湖,记录鸟类观测数据超10万条,在多部门多团队协同保护下,衡水湖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成为“候鸟天堂”。新华社发布文字通稿《河北衡水湖:秋去冬来“鸟浪”起》、视频通稿《候鸟迁徙高峰启幕 河北衡水湖现“鸟浪”景观》,中新社发布文字通稿《“京津冀最美湿地”迎候鸟迁徙高峰 “观鸟游”升温》,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图文报道《河北衡水湖:秋去冬来“鸟浪”起》,中新网发布图文报道《万鸟齐飞织“银浪” 衡水湖迎候鸟迁徙高峰》,均介绍衡水湖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已观测记录到鸟类336种,每年越冬鸟类60余种,最多时逾10万只。《河北日报》刊发《候鸟迁徙有信 文旅融合有声》,报道2025衡水湖观鸟欢乐季启动,这场持续至明年春季的活动,是京津冀观鸟爱好者的盛会,同时也清晰勾勒出衡水湖坚守生态底色、厚植文化内涵的发展之路。光明日报客户端发布文字报道《河北衡水湖首度发布捕捞季渔获情况专项调查报告》、经济日报客户端发布文字报道《衡水湖2025年捕捞季渔获情况专项调查报告发布》、中新网发布文字报道《“京津冀最美湿地”首次发布捕捞季渔获调查 验证“生态丰收”》,均介绍衡水湖本次开湖期渔获总量达536.582吨,这场“生态丰收”不仅检验了衡水湖合理禁渔与生态修复的成果,更让沿湖渔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围绕衡水经济社会发展,新华社发布文字通稿《河北电力护航农村取暖》,提及国网衡水供电公司针对独居老人、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提供入户线路和采暖设备检查,漏电保护器测试等服务,切实保障农村居民冬季用电安全;文字通稿《异乡筑梦:韩国教练李在卿在中国的“冰上之旅”》提及河北短道速滑队韩国籍教练李在卿在衡水市的训练场馆,逐一克服各种困难,与中国教练团队默契合作,共促队伍发展。
此外,《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学首届校园科技节召开》《走!一起到河北省安平县挖山药、品山药吧!》《衡水交出“十四五”发展改革硬核成绩单》等报道分别在新华社客户端、经济日报客户端、《河北经济日报》等中央和省级媒体发布,引发广泛关注。
广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