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衡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目前,衡水市先进级智能工厂达到了31个,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个,卓越级智能工厂实现衡水市“零”的突破。


据了解,国家将智能工厂由低到高划分为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四个梯度,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升级台阶。基础级聚焦“数字化改造、网络化连接”,核心是实现生产关键工序的自动化与管理信息化;先进级强调“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要求实现生产经营数据的互通共享和关键过程的精准控制;卓越级要求“智能化升级探索”,实现全流程数据的集成贯通与优化,并开始规模化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领航级是最高阶段,旨在“探索未来制造模式”,推动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制造全过程的深度融合,打造全球领先的标杆。


在推进这项工作的过程中,我市坚持“分级指导、梯次推进”。根据企业基础和条件,积极引导其从基础级开始自评自建,夯实数字化基础。鼓励条件好的企业争创先进级,成为区域标杆,并重点遴选和支持头部企业,向卓越级和领航级发起冲击。通过这套循序渐进的培育体系,确保各类企业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在强化“政策引领与精准服务”双轮驱动方面,我市积极向企业及时转发并详细解读国家及省市相关政策文件,确保对政策“应知尽知”。在此基础上,组织企业通过国家智能制造数据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行项目申报,并提供跟踪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在申报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同时,我市高度注重“场景挖掘与实效评估”。鼓励企业参考《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从研发设计、生产作业、运营管理等环节全面梳理自身的优势和短板,找准智能化改造的突破口。在评估成效时,不仅关注技术指标的先进性,更关注其关键经济指标是否优于省市同行业平均水平,确保智能工厂建设真正为企业带来效益的提升。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进一步完善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培育更多在省内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为全是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