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衡水市委网信办主办的“‘衡’聚网络正能量 ‘水’润e心好风尚”展示交流活动征集阶段已经完成,现进入优秀作品网上展播阶段。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好故事——送故事的人


70后文化爱好者周冉,以温润执着的初心深耕地方文化领域。右手握着钢笔深耕文字,左手举着镜头连接大众,把故城的千年故事从书页里 “请” 出来,放在了网络上,送到了更多人的心坎上。让更多人看清家乡的历史脉络、知其来处,在了解地方文脉的过程中,真正建立起扎根于故土的文化自信。



周冉的文学履历早已写满厚度。先后出版个人诗集《鱼翔》《当我们爱着生活》;散文集《梨花香处是我家》;长篇小说《风尘碌碌》;散文诗合集《云想》等。2018—2025年,周冉参与主编、撰写地方文化书籍《故城县志》《故城年鉴》《故城文脉》《故城方志文史》《故城文史》《中国地契文化辑录》《故城作家》《故城运河文化历史丛书》《故城碑刻》《运河诗韵》《历代文贤咏故城诗钞》《故城碑刻》《故城县革命老区志》《故城自来水公司志》《故城县人大志》等;编辑出版故城县明清进士、名士文存古籍善本刊印50册。主持“诗说运河”刘继宏、虹云、阿紫大型朗诵培训表演活动;参与电影《绝地突围1942》全过程并创作歌词;撰稿编剧大型舞蹈诗剧《奔赴》并撰写整理各公园、各研学空间文化内容及讲解词等。数年的积累,使得周冉对地方文化有了深入了解。


“文化自信不是一句口号,得先让人们知道‘家乡有多好’。” 这个念头像种子落进她的心里,2022年,周冉拿起手机走进抖音,成为“故城故事讲解员”。


149期视频里,她讲村庄的趣谈、讲村庄名字的由来、讲历史名人的才华、讲红色抗战的热血。没有华丽的特效,只有平实地讲述,却像一束光,照亮了很多人“不知道的家乡”。


网友的反馈来得又暖又实。学校请她去讲文化课,孩子们听完追着问:“还有吗?”;文化企业邀她策划活动,想让更多人看见故城的美。如今的周冉,依然保持着“学生”的姿态。她正学着更好地剪视频、做特效,想把故事讲得更生动。也许下次,能让历史人物“开口”说话,让运河风光跟着镜头流动。


笔尖凝文脉,屏上传乡音。周冉和她的149期故事,就像故城运河里的航标灯,不仅照亮了地方文化的传承之路,更让越来越多人明白:我们的家乡有故事,我们的民族有根基,这就是文化自信最鲜活的模样。


编辑:董策

来源: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