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在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来临之际,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强国复兴有我 双争有我”衡水市365百姓故事汇群众宣讲活动抗战和红色传承故事进校园专场走进衡水市第二中学。


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教育局主办,衡水市第二中学协办,500余名师生代表共同聆听感人故事,在历史的回望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



宣讲中,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武强年画博物馆讲解员李景玮以《以笔为枪 绘就烽火丹心》为题,讲述了武强年画艺人王兰坡以画笔为武器宣传抗日、送子参军的家国情怀;深州市博物馆专职讲解员田甜深情再现了巾帼英雄徐素贞以校为盾、宁死不屈的感人事迹;阜城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袁翰鹏分享的《铭记千顷洼——英雄的血与守墓人的心》,从阜城县千顷洼的抗战历史切入,勾勒出当年先烈在此御敌卫国的悲壮画卷,也映照出后世“守墓人”守护英灵、赓续初心的漫长接力,诠释了一诺千金的深刻内涵;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纪念馆讲解员弓栩娇围绕《铁血征程映初心 革命薪火永相传》主题,带领观众回望党的早期农村革命峥嵘岁月,并结合新时代纪念馆传播红色文化的实践,展现了初心使命在当代的赓续与传承;在《缅怀先烈守使命 赓续血脉忆初心》的宣讲中,故城县建国镇要庄完小教师狄加焱,生动讲述了冀南“四·二九”突围战中军民同仇敌忾、气壮山河的英勇事迹;衡水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刘克飞以《勋章的足迹》为题,以一枚勋章为线索,娓娓道来故城县百岁老兵李林昌从烽火硝烟到和平岁月的传奇人生与赤诚初心。6名宣讲员立足衡水本地红色资源,用真挚的情感与朴素的语言,生动讲述了衡水这片土地上可歌可泣的抗战往事与英雄事迹,引导广大师生在重温历史中汲取精神滋养,让红色基因在青春血脉中赓续传承。



衡水市新苑小学学生表演的情景朗诵《永不遗忘的童声》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同学们分别化身王二小、小兵张嘎、雨来等抗日小英雄,用稚嫩却铿锵的声音还原过往、昭示未来。“绝不能让鬼子找到乡亲们!”“信送到的地方就有胜利的曙光!”“孩子的脊梁,就是中国的脊梁!”每一句台词都掷地有声、直击人心,引发全场师生强烈共鸣。



现场两段特别视频的呈现,更为宣讲活动注入了深沉的情感力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民兵方队队员、衡水学院2025届优秀毕业生张婷,通过视频与师生们分享了她与战友一同英姿飒爽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检阅的光荣经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的坚定信念与昂扬风采。另一段视频的主人公是来自故城县的百岁老兵李林昌,他15岁参军,1942年加入冀中九分区敌后武工队,更是长篇小说《敌后武工队》中“小李子”的人物原型。战争年代,他身经百战、三次“牺牲”又奇迹生还,历经九死一生。视频中,这位百岁老兵精神矍铄、语重心长,他的殷殷嘱托,深深叩击着在场每一位听众的心灵。


“未来如何登场,有我担当,我的名字就是站立的地方。”这铿锵的青春誓言,伴随着衡水市第二中学学生合唱团演绎的《有我》激昂旋律,回荡在整个会场,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信念,定格在每个人心中。


“通过此次宣讲活动,我对先辈们的英雄事迹与红色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他们的奋斗与牺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代代传颂。我们的国家从曾经积贫积弱的困境中奋发图强,如今已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和全球发展的积极贡献者,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跨越。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自当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努力增长才干、锤炼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衡水市第二中学学生孙中钰激动地表示。


本次活动是衡水市扎实推进“365百姓故事汇”群众宣讲、持续深化“强国复兴有我 双争有我”主题实践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青少年群体、培育时代新人的生动实践。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衡水市将持续挖掘本地红色资源,拓展宣讲形式与覆盖范围,推动“365百姓故事汇”走进更多校园、社区、企业,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与青少年传承红色精神,在革命先辈事迹的感召下,厚植爱国情怀,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爱岗敬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为衡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