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智慧城市"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融合北斗高精度定位、5G通信、物联网、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探索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城市时空感知网络。《参北斗 向未来》,今天走进雄安新区,从出行新体验中,感知智慧的未来之城。
中电信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 数字道路事业部项目经理 杨艺:
现在我们所在的区域,是全国首个规模化、区域级的数字道路,通过我们在智慧灯杆上搭载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车路通讯的一些设备,可以全天候、实时地感知道路的交通的运行状态以及城市环境信息,接下来我们要看到这个灯杆,更是与众不同。
一根灯杆,除了照明还能做什么?中电信数城科技依托智慧灯杆与北斗厘米级定位,首创灯杆+低空网联无人机巡检模式,通过4G、5G网络对无人机实现远程操控。
中电信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数字道路事业部项目经理 杨艺:
我们自主也研发了一个无人机的自动的巡检平台,结合北斗高精定位技术,有效地规避了(无人机)信号的缺失、位置的变更、跟楼宇的碰撞这些问题。
灯杆无人机作为先行先试的探索应用,自今年5月份运行以来,在雄安容东片区12.7公里数字道路上,已累计完成无人机巡查942架次,总里程近千公里。由灯杆无人机和数字道路组成的智能巡检系统,15分钟可完成5公里道路扫描,综合成本较人工巡检下降六成,为交通应急管理、城市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中电信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智慧交通产品线总经理 于海洋:
无人机的定位精度能达到2厘米左右,巡检的效率会大大地提升,未来我们计划增加更多的点位,另一方面我们会通过一些课题,联合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地再去研究大规模无人机集群的,路径的规划协同作业的问题。
在雄安新区,地上有"空中卫士"实时守护;而地下的"隐形城市"也在借助北斗卫星导航精准延伸。
雄安空天信息研究院高级研发工程师 马健鸿:
我们现在在392车位,我们继续往前走,现在我们来到了390车位,手机上现在对应的也是390车位,我们现在相当于是车位级的定位结果。
雄安新区拥有2200万平方米的巨大地下空间,在如此广阔并且结构复杂的地下空间中,传统导航技术完全失效,定位误差动辄几十米。2020年,一支来自北京邮电大学的科研团队来到雄安,他们将论文里的新技术转化成现实应用,让来自2万千米高空的北斗信号穿越地层,在地下空间建起一套精准的定位导航系统。
雄安空天信息研究院战略部部长 马天翊:
就是把天上的北斗信号给引到了移动运营商,已经架设好的无源室分网络里面,把北斗信号和5G信号做到合路播发,利用一些多元融合算法来实现,地上、地下连续的一体化高精度定位。
团队经过236次算法迭代,最终攻克了信号滤波与功率参数融合的关键难题,成功实现地上地下一体化无缝导航。凭借这项全球首创的技术,团队获得2024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系列大赛决赛一等奖。成果落地转化以来,已经覆盖容东片区95个小区、5万余个停车位,地下示范应用超过150万平方米,导航成功率达99.7%。
雄安市民 吴女士:
这个导航挺好的,我们去商场转一圈,下来之后就不用担心找不到车。
从无人机智能巡检到地下精准导航,北斗系统正为智慧城市构建高精度时空底座。去年以来,河北省连续举办两届雄安北斗技术应用大赛,146个项目脱颖而出进入决赛,其中北斗卫星导航相关创新成果超20项。多项创新方案在我省落地应用。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处处长 史卫华:
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城市空间感知网络,加速北斗技术从技术研发到落地转化的进程,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城市数字基础设施的布局建设,进一步推广"北斗+智慧城市"的场景应用,打造智慧、绿色、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新范式。
编辑:索玮
原标题:北斗+智慧城市:创新引领 打造智慧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