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晚上走胡同,黑黢黢的生怕摔着,有啥意见也不知道往哪儿说。现在好了,‘小院议事厅’上提了需求,才半个月,路灯就亮了!”近日,武邑县武罗社区居民张大爷指着家门口崭新的路灯,笑得合不拢嘴。

这抹温暖的光亮,正是武邑县“小院议事厅”居民议事协商机制结出的民生硕果。
2025年,武邑县委社会工作部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目标,在“儿童议事会”“流动办公桌”等既有机制基础上深化创新,推出以“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为核心的“小院议事厅”,将群众智慧贯穿治理全流程,打造闭环式民生服务体系。
其中,“民事民提提什么”由群众说了算,是议事协商的起点,打破了“矛盾爆发-诉求上报-联动解决”的传统被动模式,将群众诉求前置,让群众“愿提、能提、敢提”;“民事民议怎么议”靠大家商量,是凝聚共识的关键,摒弃“会议室里开大会”的刻板模式,将议事场景搬进居民小院、社区广场,邀请居民、物业、商户、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让居民在轻松氛围中畅所欲言,找到治理“最大公约数”;“民事民决怎么决”是按程序表决,是彰显民意的核心,通过建立议事协商制度,对议事形成的方案逐项审议、民主投票,确保每项决议都贴合群众意愿、经得起实践检验;“民事民办谁来办”靠群众动手,是落地见效的保障,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变“政府包办”为“群众参与”,让治理从“独角戏”变成“大合唱”;“民事民评办得如何”由群众评判,是闭环管理的终点,将评价权完全交还群众,通过满意度调查、现场核验等方式评估办理结果,让治理成效看得见、摸得着。
这套从诉求提出到成效评价的完整流程,并非停留在纸面,而是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行动。“小院议事厅”的魔力,就藏在一件件“急难愁盼”的解决里。

8月,武罗社区网格员排查发现供销社平房区长期缺路灯,夜间出行安全隐患突出。社区迅速组织“小院议事厅”,邀请居民代表、施工方共商方案,经民主表决公示后,党支部牵头协调部门对接施工,居民主动配合维护现场秩序,短时间内便解决了照明难题,居民代表专程向社区送锦旗致谢。

9月,康泰社区花园小区居民反映乒乓球室地面磨损打滑,社区当日勘查、次日召开“小院议事厅”会议,搭建物业与居民沟通桥梁,确定地胶铺设方案;施工前通过公告栏、居民群提前告知,施工中社区全程监督质量,完工后获居民一致认可。

这边解决“安全事”,那边牵挂“一老一小”。迎宾社区的“小院议事厅”上,老人们说想“发挥余热”,孩子们说想学“老手艺”。很快,银发志愿服务队成立了,低龄老人天天去看望高龄独居老人,买菜、打扫、唠家常,20多场服务暖透了老人心;非遗课堂也开起来了,退休教师、爱心商家当老师,教孩子们做鼻烟壶、剪剪纸、弹古琴,200多个孩子学得不亦乐乎。
从社区琐事到民生关切,议事范围不断拓展。截至10月底,武邑县的“小院议事厅”已开了30多场,占道堵塞、噪音扰民等10多个“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
如今,武邑的各个社区,依旧时常传来热闹的议事声——那是民心凝聚的声音,是幸福生长的声音。这小小的议事厅,不仅是基层治理的“金钥匙”,更是党建引领下,让民生有温度、民主有质感的生动实践。
广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