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刚过,暑气尚未散尽,石家庄各地生态小流域仍是一派生机盎然。山峦被郁郁葱葱的草木覆盖,溪流在山涧潺潺流淌,宛如大地的生命脉络,勾勒出一幅灵动鲜活的山水画卷。
“真没想到啊,这两年经过综合治理,山变绿了,水变清了,河沟里连多年不见的鱼虾都回来了!”行唐县花沟生态清洁小流域内的村民赵春花谈起村里的变化难掩欣喜,“来旅游采摘的人越来越多,咱们的红枣、核桃不愁卖,大伙儿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这般今昔对比,正是石家庄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更是水土流失治理成效的鲜活例证。
近年来,石家庄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格遵循“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工作方针,全力推进流域系统治理,狠抓项目提质增效。2024年,全市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387.6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稳步提升,绿色发展根基愈发牢固。
优良生态环境孕育致富前景
8月25日,井陉县天长镇梨岩村风景如画。记者走进这里的梨岩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区,只见挡土墙、沟道清淤等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措施的实施,让流域内各村域环境展露新颜。
村里盘活村内闲置院落、闲散土地,立足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依托生态资源,把乡土风貌与现代旅游需求有机结合,打造了集休闲、露营、餐饮、采摘等为一体的特色民宿。“好水土也能生出钱来。”梨岩村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井陉县举行了梨岩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签约仪式,梨岩村民委员会与石家庄霆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签订生态种植业产品购买协议,交易额达55万元,这是石家庄市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首单’。”石家庄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合作不仅为梨岩村的生态资源赋予了市场价值,更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村民受益”的绿色发展新路径。
石家庄市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工作,多次邀请省水利厅专家现场培训,指导井陉县推进前期工作。经核算,梨岩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价值约1586.79万元,此次交易标的为种植业产品,金额55万元,交易完成后,相关资金将专项用于梨岩小流域水土保持功能的巩固提升和村民共富创收,为当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轮驱动注入新动能。
据了解,自2005年启动小流域生态治理以来,井陉县累计投资1.4亿元,成功治理28条小流域,实现了水土流失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如今的梨岩村,正是这一成果的生动缩影——山更绿、水更清,产业也愈发兴旺。
下一步,石家庄市将持续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健全水土保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转化路径,促进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让水土保持生态产品实现保值增值,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绿水青山织就宜居家园
在行唐县花沟生态清洁小流域,放眼望去,满目葱茏间一脉青黛绵延,棵棵桃树遍布山野,向着远方铺展。
“看着家门口的好山好水,呼吸着新鲜空气,别提多惬意了。”当地村民你一言我一语,纷纷称赞着如今的生活环境。
据悉,花沟生态清洁小流域属于典型的北方土石山区,曾几何时,这里沟道泥沙淤积、岸坡坍塌问题突出。为改善小流域旧貌,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在治理过程中,水利部门从山顶到沟谷依次构建起“生态修复区、生态治理区和生态保护区”三道防线,将水资源保护、沟道治理、坡面治理等工作统筹结合起来。
这一系列的治理举措就像给这片山野“焕了新颜”,不仅让生态底色更绿了,也让村民的日子添了份舒心和自在。
经过系统治理,如今,花沟生态清洁小流域已形成了集清水廊道、特色农业和和美乡村建设为一体的防护技术体系,依托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当地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群众生活品质和经济收入显著提升。
2022年行唐县花沟小流域被水利部认定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2022年行唐县水利局水保站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
目前,流域内建成红枣、中华寿桃、苹果、核桃、板栗等生态林果基地上千亩,初步形成了以生态采摘为龙头,以当地的田园风光和红色文化为支撑,集生态采摘、旅游观光、文化体验、革命教育为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带,吸引了石家庄市周边市民到这里亲近自然、品味农韵、休闲游玩。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流域内生物多样性更加明显,多年不见的白鹭、野鸭、鸳鸯回来了,河里的鱼虾变多了,优美的环境正向当地居民持续释放着“生态红利”,让他们看得见“美丽”,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系统治理筑牢生态屏障
固一方水土,保一方安澜。在鹿泉、平山等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只见田园风光美不胜收,阡陌道路纵横交错,经综合治理后,当地水土流失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实现清水顺利下山,水土保持率、林草覆盖率大幅提高,村庄的生态环境更加优越。
水土流失治理,投入大,资金从哪里来?我市坚持“项目为王”,通过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实现水土流失面积减存量。加快推进水土流失重点治理。统筹相关部门造林绿化、封山育林等生态建设项目,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
同时,持续推进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按照“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小流域治理思路,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前期工作,加强工程建管;积极推行以奖代补建管模式。强化以奖代补政策宣传,发挥财政资金引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2024年,我市充分利用增发国债、各级水利发展资金、相关行业部门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完成水土保持投资3.38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87.6平方公里,完成计划的104.7%,超额完成了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在石家庄,各项目区流域治理成效初显,人居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
水土保持,仍需久久为功,协同发力。下一步,全市水利部门还将持续抓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切实保护好每一分水土,让绿水青山见笑颜,为优化生态空间、提升环境容量贡献力量。
编辑:姜长淼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原标题:筑牢生态屏障 激活绿色动能——石家庄市持续推动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