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衡水市冀州区门家庄乡通过深化“党建+社会救助”模式,构建起“党建引领、多方协同、精准施救、温暖惠民”的工作新格局,以具体举措和实在数据,为辖区困难群众筑牢民生底线。


该乡将党建引领作为社会救助的核心抓手,成立“党建+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判救助难题。依托党建网格建立主动发现机制,把全乡划分为17个救助网格,53名机关干部与17个村的108名党员组成包联队伍,深入脱贫户、低保户等困难家庭走访排查。今年以来,通过网格累计收集困难群众线索300余条,主动发现并救助帮扶 80余人次,实现救助服务“无死角、无盲区”。



在精准救助方面,乡党委通过“线下走访+线上数据比对”的方式,从物质、住房、医疗、教育等七大维度为困难群众“精准画像”,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方案。截至目前,已为324户486人农村低保、230户232人农村特困、3户3人城镇低保发放救助资金400余万元,为28名群众发放临时救助金2.835万元,有效避免“错救”“漏救”问题。



同时,该乡联动多方力量凝聚救助合力。三支驻村工作队与乡村干部联动,入户宣讲政策、助力增收;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多方筹措资金建成“孝老食堂”,自2024年11月运行以来已为高龄老人助餐365人次;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建成农机仓储综合服务站,探索“救助+产业”长效增收模式;建设600余平方米的文明小院,开展爱心活动10余场服务群众200余人次。



在物质救助基础上,该乡进一步拓展“服务类”救助内涵:为21名残疾人发放轮椅等辅具21件,组织14名“爱心妈妈”为留守儿童提供情绪疏导、学习陪伴服务;各级干部累计开展联系交流1100 余人次、走访探视910余人次,帮办实事210件,推动救助从“保基本”向“暖人心”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