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平稳 产业支撑稳定 需求拉动增强 发展质效提升
新质生产力为全省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外景。(河北日报资料片)
7月22日,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2025年上半年河北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省统计局发布了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成绩单。
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周国华表示,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揽子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持续发力显效,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延续平稳增长态势、总体向好。
总体呈现四大特点
在周国华看来,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向好、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延续了平稳增长态势,可以用“经济运行平稳、产业支撑稳定、需求拉动增强、发展质效提升”四个特点来概括。
经济运行平稳——
从经济走势看,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快于全国平均水平,继续保持了“稳”的态势。从就业情况看,我省多措并举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2.43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0.73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60.97%。从物价水平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自2月份以来逐步回升,上半年CPI与上年同期持平,消费领域价格总体平稳。
产业支撑稳定——
农业方面,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夏粮再获丰收,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工业方面,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保持在7%以上的较快增长水平。在统的40个行业大类中,有30个行业生产实现增长,增长面达75%。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态势,对工业增长形成了有力支撑。服务业方面,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文旅市场持续火热,“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更加深入人心。
需求拉动增强——
从投资看,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较好,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5%,增速比1至5月加快0.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作用有效发挥。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等重点领域投资增速分别快于全省投资26.0和15.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回升向好,上半年增长3.3%,增速比1至5月加快1.6个百分点。从消费看,消费品市场稳中有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8%,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通讯器材、家具、家电、新能源汽车等相关产品销售均保持较快增长。
发展质效提升——
从新动能看,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规上工业3.2和1.3个百分点,分别比1至5月加快0.4和0.3个百分点。从新产品看,电子工业专用设备、锂离子电池、工业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产品保持快速增长,分别增长1.0倍、69.3%和54.4%。从产业结构看,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24.5%,高于上年同期2.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9.8%,增速比1至5月加快9.3个百分点。从民生保障看,上半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到81.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新质生产力加快成长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周国华指出,今年以来,我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加快建设创新型河北,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新质生产力加快成长。
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快于规上工业3.2个百分点,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高铁车组制造实现70%左右的快速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快于规上工业1.3个百分点。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培育,全省“三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超过20%。
传统产业加快升级。在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支持下,传统产业更新升级步伐在加快。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主导产业中,先进钢铁、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13.7%和11.4%,健康食品、新材料均增长9.5%,新能源增长8.1%。省通信管理部门数据显示,“5G+工业互联网”项目已覆盖全省32个工业大类,覆盖率为80%。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达32.6%,居全国第1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在持续夯实。
未来产业加快布局。我省着力打造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先进算力、低空经济等新的增长点,中国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在雄安成立,我省综合算力指数居全国第1位,雄安低空交通创新技术应用大赛成功举办,“航空运动+低空产业”、无人机全产业链、低空物流、智慧城市管理等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持续拓宽。
创新成果加快涌现。今年4月21日,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从获奖项目看,共形成专利、标准、软著等各类知识产权2209件,发明专利占知识产权的比重突破50%,达到51.5%;京津冀协同创新项目105项,占与外省单位合作项目的比重为68.6%。省市场监管部门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省有效发明专利量7.89万件,同比增长12.6%。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态势愈加明显。
“总的来看,新质生产力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周国华说,我们要认真落实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措施,深入实施“人工智能+”“数据要素*”行动,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持续巩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