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尚德公司玻璃制品出口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贴牌代工到自主品牌出海
近日,在河北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尚德玻璃博物馆,公司董事长高明亮介绍用水一冲即净的玻璃案板。河北日报记者王雅楠摄
风靡全球的星巴克猫爪双层玻璃杯、能促进茶多酚释放的能量杯、可电加热至120℃的恒温玻璃垫……河北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尚德公司”)作为河北外贸优品代表,携多款网红玻璃制品亮相不久前举行的2025年廊坊经洽会。
明尚德公司是一家出口创新型企业,生产的玻璃制品出口美国、日本、意大利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然而,谁能想到,它的前身竟是一家传统手工小作坊。
从传承老手艺到融合现代设计元素,从贴牌代工到自主品牌出海,明尚德公司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的核心秘诀,是自主创新。
“1980年,我父亲成立了一家玻璃制品公司,专门生产实验室试管。”明尚德公司董事长高明亮说,虽然父亲的企业叫公司,其实只有几名工人,生产工艺也比较落后。
在尚德玻璃博物馆里,至今仍陈列着建厂初期使用的部分工具。塑形的铲子、封底的抓子、撮口的钳子等工具,看起来非常简陋。
高明亮的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为什么有制作玻璃仪器的手艺呢?
时间倒回20世纪60年代,北京玻璃仪器厂的一批知青在河间下乡期间,挑选了5名学徒传授玻璃深加工技艺。“我父亲当时有幸被选中了。”高明亮解释道。
时光流转,转眼到了1991年。17岁的高明亮不想继续上学了,要去公司当业务员。望子成龙的父母苦劝无果,只好让他试试。
炎炎夏日,从未出过河间的少年,怀揣着跟父母要的500元,在汽车站随机选择了一辆去往邢台南和的车。没有初次出远门的不安,高明亮心里只有拿到订单的决心。
下车后找了家小旅馆住下,高明亮每天早出晚归联系业务。东奔西跑十几天,他打听到有个化肥厂正在建设。主动上门自荐,高明亮接到了一笔1.7万元的订单。
仅用一个多月,订单就交付并顺利收回了尾款。“挣了1.2万元!”高明亮记忆犹新。
这笔订单总额不大,但与平时的订单相比,利润高、回款快。“是块儿干业务的料儿。”父母默许了儿子的选择。
跑市场、盯产品,干了七八年,高明亮熟知了公司全部业务,并接下为外贸企业代工玻璃生活用品的活儿。
点子多、思路活,看着儿子的成长,父亲不禁暗暗点头。1998年,父亲放心将公司交给高明亮,退居二线。
接下来的几年,公司业绩一直不错,可直到2002年,还是一个仅有二三十名工人的作坊。
河间玻璃企业多,同质化竞争严重。成为掌舵人的高明亮,一直在思索如何练就“独门绝技”,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
当时,国内还没有企业掌握高硼硅耐热玻璃双层杯技术。稀缺,就意味着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和更多的机会。
自己干!2003年底,高明亮带领企业技术骨干进行自主研发,没日没夜扎在车间里。
创新之路向来不会一帆风顺。单层玻璃杯工艺相对简单,可双层合口处要么出现气泡,要么出现炸裂……一次次修改参数,一遍遍重复试验,玻璃管用废了20吨,相当于企业一年的利润都打了水漂。
“不心疼钱是假的,可开弓没有回头箭。”在高明亮的坚持下,半年后,他们终于做出了性能稳定的高硼硅耐热玻璃双层杯。
2004年,新产品推向市场一炮打响,自此公司的业务“开挂”了!这一年,公司也拿到了进出口经营权。
“星巴克、康宁、雀巢等知名企业慕名而来,成为我们的代工合作伙伴。那几年,传真机天天响个不停,全是要货的订单。”高明亮回忆,2004年公司营业额105万美元,2005年200万美元,2006年500万美元,逐年大幅上升,火爆的状况一直持续到2010年。
“做代工时,我们没有自己的品牌,也不具备产品自主设计能力,只能靠低价取胜,为他人做嫁衣。”高明亮举了个典型的例子,他们曾为星巴克代工过一款猫爪双层玻璃杯,出厂价几十元的杯子,市场价最高炒到2000元。
高明亮大受触动,他意识到必须转型,通过自主创新建立核心技术体系,同时打出自己的品牌和独属IP。
组建专业研发设计团队,与知名美术学院展开合作,聘请国际知名玻璃艺术设计大师担任总设计师,公司每年拿出产值的10%用于搞创新和设计。从2009年开始,公司以工业设计为抓手,由贴牌生产向自主品牌出口方向发力,并于第二年成立了河北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设计一小步,市场一大步。
采用Boro+技术做成的“X杯”,获得“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德国红点奖;研发出避免耐热玻璃器皿破裂碎片飞溅制造工艺,制作的水杯即便碎了,碎片也不会飞溅伤人;将硅晶玻璃釉不粘涂层技术应用于玻璃案板,切完油腻的东西用水一冲即净,没有油渍残留……走进尚德玻璃博物馆,拥有自主专利技术的玻璃制品琳琅满目。
目前,明尚德公司已打造出“明尚德”“尚德瀛艺”“璃海匠心”等6个自主品牌,产品涵盖耐热工艺品、茶具、酒具、厨房用品等多个系列2000多种玻璃制品。
发展不息,创新不止。近日,明尚德公司在江苏厂区的药用包材产线进入试生产阶段。这条产线通过离子交换的形式,对中性硼硅5.0玻璃进行了改性处理,正式投产后,生产的中性硼硅药用玻璃模制瓶有望替代进口,打破国外垄断。
中性硼硅5.0玻璃由德国肖特集团发明,凭借其出众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在药品包装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各大药企的首选包装材料。但是,国内能生产这一材料的企业寥寥无几。
看好新赛道,进军新蓝海。2017年,明尚德公司的研发团队着手研究中性硼硅药用玻璃模制瓶。
没有现成经验可学,连产线都得自主设计。“研发过程太难了,每天就像‘打怪升级’,团队核心人员调整了三轮,很多人觉得没希望中途放弃了。”高明亮无奈地说。
年复一年,直到2022年,产线终于安装成功,进行点火试验。“研发也挺烧钱,每天投入的成本核算下来得10万元。”高明亮说,玻璃生产有特殊性,熔炉点火后24小时不能停,否则就报废了。
功夫不负创新者,上亿元的投入终于开出了“花”。2024年底,明尚德公司生产的中性硼硅药用玻璃模制瓶通过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审批,标志着其在药用玻璃领域实现关键突破。
夏日如火,明尚德公司处处涌动着创新热潮,利用航天技术“荷叶钛”研发的新品水杯系列即将发售,全品类的印尼工厂将于8月正式投产。
生产版图落子海外,本土品牌拥抱全球化,明尚德公司以创新为笔、匠心为墨,正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更广阔的舞台。